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建议
农行滨州分行调研组
  作为金融服务“三农”重要力量的农业银行,其创新发展对“三农”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农行如何践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如何借力互联网,提升本行服务“三农”能力,对农行自身发展和支持“三农”发展意义深远。经调研,农行滨州分行调研组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在认识上抓“变”,强化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要学习开放、包容、平等、重视客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平台,经营理念上不仅仅关注金融产品,更应在乎客户需求。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及影响,并且还需要保持高度灵敏的市场嗅觉,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好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经营层应在风险可控制的前提下,突破原有职能和流程设计中的固有模式,尽量减少银行卡审批、贷款申请等业务流程中的不必要环节,增加受用客户覆盖面;帮助客户实现只需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即可随时随地完成资金的支付、融商、融资、融智、融通等活动。
  在平台上抓“建”,强化服务渠道。要加快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立体化服务格局。一是推进物理渠道转型。加速智慧银行业务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形成的社区中,设立智慧银行或是离行式自助服务区,将金融服务渗透至社区商圈、社区和农村。二是建设“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体验区。加强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合作,布放电子机具和服务终端,把服务站打造成集信息咨询、网上银行、掌上银行和直销银行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验区。三是加快渠道协同建设。一方面,推动行内渠道之间的信息共享,构建各种渠道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另一方面,实施流程重塑,实现各渠道客户体验的无缝对接。
  在功能上抓“全”,强化产品创新。要从全局把握,建设完整的资金流转业务链,使农行成为资金流转环节中的关键节点,兼顾农村地区以小额信贷需求为主和传统经营模式的小额农户联保贷款不良贷款率高的现状,用互联网思维对农村小额信贷产品实施改进。基于“新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消费需求,基于农户及涉农企业在农资、种养、加工、仓储、运输、营销等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的资金需求,推广应用“惠农e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通过与成熟电商合作,采取批量化、集约化的处理方式,将金融服务贯穿于电子商务整个过程。同时打破靠历史信贷信息判断涉农客户信用水平的传统模式,根据电子交易平台信息、物流信息、资金信息等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户授信评级模型,综合判断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授予其一定的信用额度。此外,信贷机构可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存款记录、评级情况,实时调整授信额度和期限,实现授信的动态化管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