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山东港口滨州港实施套泊作业新模式
  滨州日报/滨州网北海讯(通讯员曹坤报道)去年以来,山东港口滨州港积极利用“套泊热接”、提高堆场利用率等方式,多举措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临近岁末,山东港口滨州港的码头生产格外繁忙,数艘装载铝矾土的船舶集中到港。与往年离泊船完全离开港池之后,进口船、靠泊船才能进入的作业模式相比,今年山东港口滨州港通过制订“套泊热接”作业方案,大大压缩靠泊船等待时间,不断优化港口作业效率。
  “套泊热接”即通过科学紧凑安排同泊位船舶靠离衔接,提前安排靠泊船起锚进港,离泊船离开泊位后,两船在港池内安全会遇,将同一泊位前后两船一离一靠产生的空泊时间压缩到最短。
  长期以来,受港口单向航道制约,船舶靠离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2021年以来,山东港口滨州港通过实施“套泊热接”这一作业模式,多方联动、上下配合,实时掌握码头船舶作业进度及完船时间,有效组织船舶实现快靠快卸快离的无缝衔接,真正将“保质量、提效率”抓在手上。
  据介绍,山东港口滨州港目前3万吨级单向航道船舶靠离全过程需至少4小时以上。为深挖泊位潜力,山东港口滨州港携手滨州海事部门,成立专班。结合山东港口滨州港港池内宽阔水域特点,科学研判,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安全的套泊作业模式。每组套泊热接压缩在泊时间最少2小时以上,切实提高了泊位利用率和码头中转效率。
  据统计,2021年以来,山东港口滨州港共计安全执行“套泊热接”靠离泊作业77组,实现“3艘船舶组合”同时在港作业共计38次,节约泊位待泊时间达180.5小时。
  山东港口滨州港生产运营部副部长吕明冬说:“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滨州港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货源增量持续放大。今后我们将持续安全有序高效执行套泊作业模式,坚决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在“前沿码头”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属于“后方阵地”的货物堆场同样也是提升港口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山东港口滨州港码头后方堆场面积共计21万平方米,堆存铝矾土、水泥熟料、盐、煤、砂石料等多种货物。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目前港口堆场货物堆存量已近饱和,原本传统粗放的散货堆场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业务量增长的需求。为突破饱和“瓶颈”、适应货种多样化、提高堆场利用率,山东港口滨州港散货大队对标学习兄弟港口先进管理经验,同时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方案。
  山东港口滨州港散货大队副队长幽万祥表示:“提高堆场利用率必须首先做到保证计划的高度严密性,操作人员在编制计划时必须了解近几天内的进出货信息,然后根据进出船舶的到港时间、货种、装卸数量和堆场实时生产堆存信息,生成堆存和卸船的作业方案,从而编制出当天的整个生产计划,收到生产计划之后,我们会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明确岗位责任,确保计划不折不扣地落实。”
  此外,在提高港口堆场货物周转作业效率方面,山东港口滨州港同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幽万祥说:“分配堆场时,我们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根据客户的需求,针对货物的主要流向和堆存期进行分析,对于市提量大且快的优先安排落地,将货物卸在前方堆场,降低倒栈作业量,这样不仅为公司和客户节省成本,更做到了节能减排,提高单船效率。需要周转的货物搬放到后方堆场,并合理安排市入提计划,保证车辆顺利进出集疏港。”
  自山东省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山东港口滨州港明确自身定位,深入贯彻“强基固本,全面提升”要求,紧紧围绕融合发展,多举措创新作业模式,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实现了业务的全面提升与吞吐量的跨越式增长。2021年完成吞吐量841万吨,散杂货码头泊位占用率78.05%,同比增长11.85%,泊位利用率70.21%,同比增长10.56%。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