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
2021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83工程·搭建农业融资平台”项目,全面摸清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研究出台信贷惠农政策,有效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推动建立“农政银担”联系长效机制
2021年4月份,市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报送“83工程·搭建农业融资平台”项目载体融资需求的通知》,对各县市区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等3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情况、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等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
针对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制于金融机构严格的审核条件,无法享受信贷支持或优惠政策,以及好的信贷政策措施不能及时有效推送到经营主体等实际问题,市农业农村部门当红娘“牵红线”,积极搭建沟通渠道,协调担保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精准对接。同时,农业农村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和服务保障,主动向银行推荐企业、推荐项目,切实推动信贷惠农政策真正落地,促进贷款资金精准快速投放。
在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推动下,我市定期组织银农对接活动,建立起“农政银担”联系的长效机制。2021年以来,全市先后召开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对接暨产品推介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县区行暨农金担对接产品推介会等活动7个。其中,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对接暨产品推介会上,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机构推介了涉农金融产品,山东农担公司滨州市管理中心介绍了“鲁担惠农贷”政策,10家银行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举行了现场签约,共9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对接融资需求5260万元。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县区行暨农金担对接产品推介会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共有326家涉农组织参加活动,其中25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滨州市产融线上平台进行注册,挖掘融资需求9.69亿元。
成立全省首家金融支农联盟
2021年9月16日,滨州金融支农联盟揭牌,系全省首家支农联盟。联盟由7家驻滨银行、7家保险机构、1家担保机构、畜牧协会、滨州产融中心、1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以“合作共赢、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为发展宗旨,旨在加快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信用互认的金融支农平台,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加强对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完善“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滨州金融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
滨州金融支农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建立精准的政策推送机制、高效的供需对接机制和规范的发展引导机制,紧扣金融支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抓金融支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扎实开展金融支农理论、政策、实践和发展趋势研究,分产业、分主体精准推送政策,悉心指导服务;切实发挥中介桥梁作用,加强信息互通,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质量投融资对接活动,实施“送货上门”服务;建立成员准入和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严格财务管理、诚信守法经营,实现规范、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滨州金融支农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与金融深度融合、破解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突出问题上迈出了创新性的一步。新型经营主体代表、阳信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凤霞说:“未来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滨州金融支农联盟的成立对广大农业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
全市有529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鲁担惠农贷”共计29.65亿元
“没想到政府给咱联系的‘鲁担惠农贷’这么划算省事,我一下就贷了25万元。”沾化区利国乡村民韩星合高兴地说。
韩星合的这笔贷款为3年期限,没有抵押,由政府贴息,他每年只需负担每10万元1500元的担保费。他用这25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一次性购买了10头母牛,把养殖规模发展到了40余头。2021年,利国乡有78户养殖户获得了“鲁担惠农贷”共3367万元,切实解决了急需资金扩大再生产的迫切需求。
阳信鑫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立波养殖的肉牛一年要产生超过5万吨牛粪,为解决牛粪处理问题,他想贷款购买发酵设备,把制作的有机肥全部用于企业“粮改饲”和订单种植户。一谈到自己贷款的事,他就不停地竖大拇指点赞:“当时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和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联合上门走访,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了贷款,没想到不到两周时间,890万元的信贷资金就到位了。”
据统计,像韩星合、杨立波一样,2021年以来,全市已有172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惠农贷”逾8.48亿元,用于扩大生产、畜禽粪污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设施配建、有机肥规范生产和使用。
截至2021年12月底,在市农业农村部门和中国农业银行滨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滨州分行、邮储银行滨州分行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共有529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鲁担惠农贷”共计29.65亿元,比2020年增长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