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对滨州籍父子的“归去来”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通讯员胡晓伟
  今年国庆节,惠民县孙武街道城北社区工作人员赵鹏经历了其入职后的第一个难忘“假期”。
  “从国庆节第一天开始连续值了三天班,针对近期黄河严峻的防汛形势,除了和同事值班值守,我还到部分困难家庭家中走访了解情况。”10月4日,赵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别看上班仅仅一个来月时间,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赵鹏已迅速习惯了每天远超“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以及周末、节假日的几乎无休。
  得知儿子“十一”假期没时间回家,在东营一所学校任教的赵先生和妻子决定跑来惠民县陪孩子。
  “我的老家就是惠民县,当年大学毕业后也曾在这里工作过近十个年头,如今儿子能考回老家让我很是欣慰。”赵先生表示。
  这里有熟悉的风土人情,但这里也有一些“事物”在悄然发生变化。
  “这几年回老家明显感觉到滨州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比如乡村振兴带来的村容村貌大改观,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宜居,还听说滨州出台了很多招引人才的政策、补助措施等。”赵先生说,自己切实看到家乡的蓬勃发展后感到非常振奋,而自己的孩子能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更让自己感到开心。退休后,他们夫妻俩也会回到滨州居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来滨工作之前,赵鹏还曾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两年间,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公安局历经办公室、站点执勤、巡逻等基层各个岗位的历练,并被授予优秀志愿者。
  “基层工作看似简单,但与老百姓打交道需要多一分耐心,遇到群众不理解的要多做解释,不能急躁。”赵鹏说,作为入职不久的“新人”,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淳朴、热情,接下来要脚踏实地,尽快熟悉工作,迅速融入这片土地。
  如今,伴随滨州的不断“成长”,以及全市各级不断升级的人才政策,众多市内外各类人才纷纷来滨就业,扎根滨州、心驻滨州。滨州,也在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竭尽全力为追逐梦想的人们赋予不断成长的可能。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