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黄升镇谋划冬枣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新格局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孟令旭巴真真

  2021年以来,沾化区黄升镇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要求,围绕设施栽培、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协同推进,不断推动冬枣产业向种植规模化、管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之路、富民惠民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凝聚群众致富强大合力
  “我们村合作社10名准备建冬枣大棚的枣农联合起来一块建,根据亩数多少,分摊人工费用,既省钱又赚钱,大家积极性很高,秋收后仅我们这一组就建起30多亩冬枣大棚,后续还要建设更多的冬枣大棚。”在黄升镇杨家村冬枣大棚建设现场,联合建设冬枣大棚发起人李克成高兴地说。
  2021年春天,杨家村沾化启航延迟冬枣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李风昌带领下,响应“双增双提”号召,建成200亩冬枣大棚。去年多雨极端天气影响下,大田冬枣减产减收,建有冬枣大棚的枣农则明显增收。这些枣农中,李克成建成7亩冬枣大棚,亩收入达到2万元。秋收后,李克成联合本村枣农杨海祥、李风民、李克宣、李保国等10户组成联合建棚小组。
  黄升镇自2021年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工作以来,镇域冬枣专业合作社已达42个。在党支部领办下,合作社建立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凝聚起了推动村集体、村民致富的强大合力。
  沾化鑫春冬枣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皮胜春说:“自去年镇党委、政府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以来,我们合作社创新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药物、统一防治病虫害,蔺皮村的冬枣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比枣农单打独斗效益强得多。”
  按照“1+3+N”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示范园
  为推进全镇冬枣产业转型升级,黄升镇按照“1+3+N”工作思路,打造镇级高标准冬暖式大棚示范园1处、高标准示范园3处、村级冬枣示范园N处。
  2021年,大姜村枣农姜竹廷6亩“沾冬2号”大棚冬枣因天气原因结果比较少,但没受什么损失,以套袋的100元1斤、不套袋的50元1斤全部卖出,总共卖了36万元,在秋后连续降雨情况下能有这么好的收入,成为当地枣农的佼佼者。
  2020年时姜竹廷可没有这么幸运,当时还是露天种植“沾冬2号”,一开始长势喜人,因为9月底的一场雨,一下子裂果五六千斤,再加后期的裂果,少卖了二三十万元。为此,冬枣一卖完,他就多方联系安装冬枣大棚,并且安装的是单价比普通冬枣大棚高两三倍的高品质钢结构大棚,还一块安装了自动喷药和滴管系统,6亩冬枣园投入了超过20万元。品尝到高投入高产出的姜竹廷说:“这一次投入,减少了以后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不怕雨、雹天气,更能提高冬枣品质,我这也算与时俱进,争当先锋啊!”
  全镇春季冬枣管理培训会、设施冬枣推广会都在姜竹廷家的冬枣园举行,带动发展起数百亩的大棚冬枣,为此全镇枣农增收近千万元。
  “目前这24个冬暖式大棚安装了物联网系统,不但可以在黄升镇沾化冬枣智慧管理平台进行控制,只需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一目了然,再根据棚内冬枣生长需要,轻松实现一键远程操作。”在黄升镇冬枣高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打开手机展示操作界面时说。
  据了解,黄升镇冬枣高科技示范园建成集大棚物联网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产品电子商务系统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相当于在每个冬暖式大棚安装了一套天气预报系统,通过手机App,根据棚内温度全自动放风,上下自动调控棚膜,还具备土地酸碱度监测等功能,减少了人力成本,实现了农产品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的有效对接。
  目前,大姜冬枣片区、吴家冬枣片区、杨家冬枣片区、孙家冬枣片区的冬枣大棚建设如火如荼,引领全镇冬枣大棚建设2400亩,“沾冬2号”改良1000亩。
  “枣农+合作社+电商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为提升沾化冬枣品质,确保销售渠道畅通,增加枣农收入,黄升镇推出了“枣农+合作社+电商平台”合作模式,与电商平台积极对接,吸引顺丰、韵达、京东、极兔等快递公司落户,并在35个村实现站点全覆盖,推进订单销售,通过各快递公司销售优质冬枣达1000余万斤,在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品尝到优质沾化冬枣的同时,也破解了冬枣产业提质增效难题,枣农和电商实现了双赢。
  为做好售前准备工作,黄升镇提前引导枣农加强冬枣后期管理,疏理残次果、弱小果,及时补充水肥,防止发生缩果;引导枣农增强诚信意识,杜绝采青卖青,决不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确保上市冬枣质量;召开冬枣经纪人选育培训会,在村“两委”、党员干部、乡村能人、产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筛选经纪人,特别是对党员干部作出特别要求,招好商、服好务。
  为进一步拓宽冬枣销售渠道,黄升镇将全镇划分为三大片区,分别在大姜、黄四、吴家设立冬枣交易市场,并积极开发新型小市场,营造优良的冬枣交易营商环境。另外,自推进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以来,镇域内先后注册了“全利”“迎霜红”“国庆红”等18个沾化冬枣商标,并利用已获得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有机农产品转换、沃尔玛直采基地、山东出境水果注册登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银奖、被列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名单等优势条件,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推介,进一步擦亮当地沾化冬枣品牌,强化品牌效应,为当地冬枣产业快速发展、枣农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