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李伟伟 裴庆力 刘青博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滨州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如何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我们滨州的答卷是: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践行“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历史使命,深化“双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83”工程,富强滨州建设巩固成势、塑成胜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延续持续向好态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5%,列全省第3位;税收收入增长25.9%,列全省第1位,税收占比达到75.9%,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0.4%,列全省第1位。
制造业技改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7.5%、20.7%、17.7%,分列全省第1位、第3位、第4位。
新登记市场主体6.28万户,新登记企业2.72万户,增速列全省第5位,市场主体活跃度达到75%。
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2.42个百分点,金融辅导考核评价列全省第1位。
规上工业营收8259亿元,稳居全省“三甲”;规上工业利润总额791.19亿元,增长244.6%,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
……
多项主要指标增幅持续位列全省前列,说明滨州经济延续了2020年持续向好的态势,高质量发展的成势之效更加彰显、胜势之基更加稳固,全市财税质量持续提升,投资后劲持续增强,市场活力持续进发,金融环境持续优化。
这些可喜的成绩让工商银行滨州分行行长韩亚鹏向上级行争取支持滨州发展的底气更足了:“我们的信心来自滨州的发展底蕴、来自滨州的内生动力。今后,工商银行滨州分行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对重点发展的项目、企业全力以赴去支持、去服务,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同时,把滨州的故事讲好,争取上级行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源。”
科创驱动增创新势能,产业转型塑造新优势
参加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双峰石墨董事长李寿海介绍:“一年来,我们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专利申请、研发投入大幅增长,高附加值产品更多了,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企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双峰石墨正是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双型”城市建设的受益者。一年来,我市“双型”城市建设持续深化,纵深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塑造新优势。魏桥国科研究院极紫外光刻胶、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国字号”研发成果批量转化落地。魏桥国科科技园、渤中19-6、京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碳三碳四等百亿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魏桥轻量化基地、愉悦纳米纤维新材料、润龙风电装备制造等引领型高端项目投产试产,宏奥车身焊接、创新电子型材、长威汽车半导体等智能化技改项目赋能增效,黄河科技产业园、黄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邹平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功能类产业园区加快崛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成型起势,实业新步伐稳健有力。
2021年,全市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同比增长88.4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入库736家,超过前两年总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年初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38家。全年引进高端专家125人、硕博士1506人、本科大学生11174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综合创新水平指数上升位次列全省第1位。2021年1-11月份,全市“战新”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40.2%。
市发改委主任王庆霞认为,从科创赋能角度看,我市“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加快构建,实现了由“双核带动”向“全域突破”的转变,实现了由“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的重大变化。“这也是滨州今后发展的底气所在。”
改革开放构筑新高地,民生改善增进新福祉
改革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举措。我市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国企改革提速推进,2021年1-11月份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增长68%;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2%、95%、140%。开发区改革持续深入,2021年1-11月份实际利用外资、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71.7%、31.4%、30.8%、20.2%。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亮眼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市持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氛围蔚然成风,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出台落实,赢得企业家和企业的拍手叫好。
我市坚持人民至上,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获得感更加充实。2021年1-11月份,民生支出增长19.2%,占比达78.7%;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率113.63%,列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全部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列全省第5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底的2.09:1缩小为1.92:1。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在全省传输通道城市中最低,列第1位,优良率67.1%,列全省传输通道城市第2位;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幸福感更可持续。滨医附院持续提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水平,全省唯一入选“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常态长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民健康文化中心、南海湿地、黄河植物园等健康生态地标加快建设,黄河中央生态公园已现雏形,“智者智城”“品质滨州”的认同感、归属感持续增强。安全感更有保障。实施“全科大网格”提质增效工程,全年办结网格事项54.6万件,全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99.35%,达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已经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泊港铁路开通运营,秦滨高速山东段实现贯通,“四港联动”破题起步,民用运输机场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加快构建。
滨盛文旅体育产业董事长谷春生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我们公司承建的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提出了要求,我们将科学安排工期,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尽快建成交付投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的需求。随着京沪高铁二通道即将开建,滨州人外出旅游、外地人来滨州旅游更加便捷。我们将充分发挥市级文旅平台的优势,加快对全市文旅资源的整合、挖掘,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状态展现新气象,必将谱写“十四五”新篇章
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巩固成势、塑成胜势背后,展现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高昂斗志和强烈担当。全市上下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一大批懂产业、懂经济、会招商、会服务的“三专”干部冲锋在攻坚一线,“高标准、快节奏、抓具体、在状态、有韧劲”作风标识,成为滨州当仁不让“走在前”的坚实底气。市几大班子紧密团结,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各县市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诚团结的良好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扬帆“十四五”,起航新时代。2021年“开局之卷”的生动实践再次证明,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人“成”!接过2021年的经济发展接力棒,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必将奋力书写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篇章。滨州的发展满载希望、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