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深深的刘家井
杨霞
  冬日的阳光洒落在刘家井烈士陵园,光线薄弱却倍感温暖。
  陵园周围高大的白杨树已经落净了叶子,没有风,陵园前的柏油路上偶尔有车驶过,带过一阵疾驰的唰唰声,于是,陵园更静了。走近植了青松的坟丘,听高高瘦瘦的守陵老人讲当年战争的故事,讲战后收集烈士遗骸的情景。有人轻声介绍这位老者几十年来一直义务为烈士扫墓,看护陵园。老人好像听到了,低叹一声,目光缓慢望向碑林“这不叫义务,这里的子孙,应该做的……”。
  “这里的子孙,应该的……”——曾经多少青春的躯体,为了守护家园和土地,毫不犹豫冲进枪林弹雨,也是因为他们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吧?此刻,阳光如细雨一样洒落,让人瞬间迷离双眼。
  那些牵连挨着的坟墓,一大部分没有姓名。战争已经远去,深深的厚土安谧平静,青松枝叶轻触着坟头,安睡的那些灵魂,来自土地,为了土地,如今拥抱着自己的土地,他们满足又骄傲,温和地微笑,翻个身揉揉眼,又继续安眠。
  阳光记得旧年,在我们头顶娓娓诉说。
  回城的车里,我们一路深深感叹。作为子孙的我们,只从志书或者从网络上了解到“刘家井”,也知道我们的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刘家井这样的村庄,我们出生成长在和平年代,却从来没有认真回顾过当年“刘家井”战争的惨烈,与战争真实相逢,遭遇土地与生命的争夺,我们才明白,和平生活是多么珍贵多么得来不易。各种矫情与虚晃,不是对生命毫无意义的挥霍与浪费么?
  每一个子孙,都应该时常来看看。
  据说有的国家,坟墓就在住宅附近,坟墓是花园一景,开满鲜花,散步的人们静静走过,纪念与回顾是日常仪式,用生命的逝去提醒鲜活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高尚的灵魂不在意是否标注姓名。
  刘家井,离邹平城区50华里,因村南有一口深井而得名。平原抗日阻击战中,因地处清河腹地而成战略要地。高高的围子墙,南北密临的村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的战士、前仆后继支援抗日的民众,他们在1939年的那个春天,用鲜红的青春热血书写后世流传的篇章。
  时常走出城市,来看看乡村。走近深深沉睡在刘家井厚土之下的那些英魂,握一握守陵老人的手,让这里的阳光照进我的心里,并指引未来的每一天。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