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滨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王晓静:
精品意识专业能力成就优秀“猎毒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徐瑶
  4月下旬的云南某地,气温40多度,闷热。
  “师傅,您这是去哪儿?车上几个人?”
  同样的问题,王晓静问了6遍。轿车驾驶员赵某坐在车里,一语不发,眼神游离躲闪,汗水顺着两颊一滴滴流淌下来。同车的两人,也把头摆向了一侧,不敢与王晓静对视。
  多年的从警生涯,特别是对驾驶员的表情观察,王晓静判断,赵某很有可能刚吸过毒。
  果不其然,进一步检查发现,赵某和同车一名人员尿检呈阳性,其承认自己在2个小时以前吸过毒,身上还藏匿有海洛因。
  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滨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王晓静,以认真的学习态度、精湛的专业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展现出当代禁毒女警的不平凡风采。
  凭借扎实功底,在禁毒最前沿为山东立下战功
  云南,毗邻境外毒源地“金三角”,一直是我国禁毒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
  今年3月,王晓静被抽调,远赴云南边境执行任务,担任的是工作强度最大、任务最重的货车查缉组组长。
  任务一线,不谈远离亲人、水土不服,没有男女性别之差、黑夜白天之分。
  缉查点设在省界,车流量大,货车来自天南海北,运输物品各种各样,而且车辆夜间多,特别是货车车身长、车高在4米左右、载货量大,给缉查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为了不漏检,王晓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穿戴着十几斤的防弹衣和单警装备,爬上爬下,肉身与车身磕碰是常事。最多的时候,她身上留下40多处伤痕,一次任务16个小时下来,浑身湿透,双手被汗水泡的发白发皱。
  王晓静说,货车能藏匿毒品的死角太多,漏掉一个边边角角,就不知道会有多少毒品流向社会,所以不能有丝毫懈怠。
  4月18日深夜,一辆目的地为内蒙古的大货车驶进了缉查站。
  “师傅,车上拉的是什么?”
  “是炒货。”面对王晓静的问询,货车司机回答得有些闪烁。
  “什么炒货?”
  “麻子。”
  车身近20米长,密封得十分严密,运得是什么麻子?
  面对多个疑问,王晓静爬上4米多高的货车,分别选取3个点位进行抽检。
  当一粒粒白色的果实从吸管内跳跃到纸杯中时,王晓静判断:是大麻种子!多年扎实的业务基础,在关键时刻给了她充分的自信:没错,就是大麻种子。
  经过实际称重,大麻种子总重31吨。
  第二天,“一位来自山东省的缉毒女警查获了31吨大麻种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次查获如此多,全国罕见,战友们对王晓静的认真和扎实竖起了大拇指。
  凭借优异的表现,4月29日,王晓静被国家禁毒委表彰为全国“查缉先锋”先进个人。
  创新等级管理制和最终游用户审批制,被业内称为易制毒化学品管控的“滨城模式”
  滨城区化工企业众多,生产、销售、使用、运输等业务类型均有涉及,情况复杂,给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控带来很大难度。
  难度首先来自化学知识的掌握。文科生王晓静面对这个“跨学科”难题,主动买来相关书籍、资料,逐项研究。
  为掌握各企业情况,她爬高架、钻车间、进厂区,把晚上学到的化学符号带到白天的实战当中。
  很快,165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321家重点企业、3030家涉医药化工企业,哪家企业用什么化学品,有什么设备,谁家有流弊隐患需重点关注,以及涉易制毒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指导文件等,都逐步进入了她的掌握清单。更为重要的是,年均9000多张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证件,她做到了“零投诉、零出错”。
  但面对如此多的企业,禁毒大队的警力只有5名民警,在化学品管控的同时,还负责相关案件的查办等工作。如何才能在现有警力下,既实现公安百分百不漏管,又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呢?
  王晓静学习借鉴管理学知识,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和最终游用户审批制,将管理和服务有机融合,被业内称为易制毒化学品管控的“滨城模式”。
  所谓的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就是根据企业自身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漏管失管情况和风险程度,将企业从高到低,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级,等级越高,检查密度越低,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越容易。
  最终游用户审批制就是将每一批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向全面掌握,直到最终产品,全链条掌握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实现了对每一笔审批可追踪可溯源,防止其流入非法途径。
  与企业的生产紧密联系,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两项制度有效刺激了企业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了解,近6年来,滨城未发生一起易制毒物品流弊案事件。
  累计开展禁毒知识讲座100余场,进校园巡展120余次
  禁毒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警务工作,毒品种类不断增加,制毒工艺变化多端,涉毒犯罪方式日益隐蔽,对禁毒民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晓静说,干禁毒时间越长,自己就越有一种本领恐慌。
  2015年1月禁毒大队成立,29岁的王晓静是首批专职禁毒警。短短6年里,她在禁毒工作中获得了业内的充分认可:制作的PPT课件《“铁证据”拿下“零口供”》作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例在全省各地市巡讲;她是滨城公安首批专业类兼职教官、全省鲁警E法通首批答疑专家,被纳入齐鲁公安英才库,多次获得全国查缉先锋先进个人、全省禁毒人民战争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3次。
  禁毒大队大队长贾铭毅说,她是干什么先学先研究,对待任何一项工作,要干就得干成精品。
  正是这种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使命感,驱使着她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她零基础,凭借自学,主创搭建了全市第一个涉毒类大数据模型——“猎毒者”,在全市叫响;受邀参与编制了《毒品案件执法办案操作实务指南》,为全省基层民警提供了业务指导。
  和原先的公安机关以打为主相比,禁毒近年来不断向社会化工作转变,提升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的知毒防毒拒毒意识,成为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
  2020年12月,她走入高校开展禁毒巡讲,连续7天16场专题讲座,博得广大师生的满堂喝彩。深受震撼的几所高校,联系王晓静要课件、视频,要把禁毒课开成新生开学第一课。
  近六年来,她累计开展禁毒知识讲座100余场,进校园巡展120余次,组织参观禁毒体验馆、禁毒志愿者等活动40余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