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伟伟通讯员刘新芳
近年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理论宣讲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武装的有力举措,以“四讲四有”提升宣讲实效性、覆盖率、精准度和先进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市直机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集中示范讲,让宣讲有高度
成立市直机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选择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担任宣讲团成员,按照4个联络片区分组开展集中示范宣讲,覆盖89个市直机关、60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和骨干宣讲员。集中示范宣讲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辐射带动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广领域上高质高效开展好宣讲,为各级各类宣讲队伍“带好头”“打好样”。
开展“理响四季·春来众说万象新”“理响四季·夏日言言好光景”“点单式”宣讲,邀请市级宣讲团成员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宣讲,开展活动1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利用各类培训班次开展授课宣讲,先后开展党务干部培训班、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邀请山东省委党校、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委党校等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300余名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和党务工作者参加。
创新开展大型音乐思政课《信仰的力量》,通过“串讲人讲解+红色影视剧片段赏析+经典音乐作品讲述”的形式,生动展现李大钊、袁隆平等共产党人的动人事迹,用艺术的语言宣讲红色文化和榜样的力量。
基层广泛讲,让宣讲有温度
充分利用市委党校、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等11个市直机关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宣讲活动,先后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四史”进机关等各类主题宣讲20余场次,受众2000余人。
同时,做好“书记第一讲”,落实工委党建联络片区、支部联系点等制度,组织好党组织书记站讲堂、讲理论。做好下基层宣讲,践行“四下基层”,发挥社区“双报到”“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组织市直机关宣讲员深入包联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聚焦人民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紧扣大家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用接地气的方式、有温度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好线上宣讲,在滨州机关党建网、滨州机关党建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开展“党史我来讲”“党课我来上”等活动,及时跟进回应网友评论,构建起良好的互动平台。
分众分类讲,让宣讲有精度
根据不同机关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利用下发市直机关“主题党日”建议议题的方式,发挥市直机关宣讲团载体作用,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走上讲台,针对不同受众分层分类开展宣讲,满足多样化需求,做到分众化推进、对象化实施,将宣讲与党员干部教育和素质提升有机结合。
同时,组织市直机关理论宣讲骨干参加全省巡回式宣讲培训,提升宣讲技巧和能力。在基层宣讲中,宣讲员针对各类受众群体特点,采取“故事引领”式宣讲,融入身边事例和工作业务实际,以“小文艺”讲好“大道理”,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交流”与“谈心”,不断提升宣讲吸引力和精准度。例如,市科技局开展“发现榜样”模范事迹宣讲,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先进科技工作者的魅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挥好老兵资源,组织退役老兵到优抚医院、中小学开展宣讲等。
青年干部讲,让宣讲有活力
在市直机关开展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用足用好青年研习社平台,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研讨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举办市直机关青年研习社学习分享会,开展“青年说”“微课堂”等系列活动,组织青年说党史、说产业、说廉洁、说家风、说奋斗,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同时,为不断开拓青年干部视野、提升青年干部讲理论能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策划推出“青年干部讲理论讲政策”活动,由市直各单位中层青年干部结合单位职能职责讲理论、讲政策、讲业务、讲措施、讲建议,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聚焦中心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例如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举办“民营青年业务大讲堂”,团市委开展“青廉说”宣讲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