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11日
奋力开创新时代滨州社会工作新局面
文章字数:1,447
(上接第一版)
  大抓基层,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今年,社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摘掉了多余牌子,减轻了工作负担的同时,促使社区在治理模式、服务资源以及服务效能方面也有了较大转变和提升。我们社区统筹多方资源建成智慧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蜂小驿’户外驿站等服务阵地,满足群众多元化诉求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实打实感受到变化的滨城区市中街道文汇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宝然有感而发。
  这是滨州高质量完成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缩影。滨州按照“四查四看三化”方式,摸排出41项问题,创新“一条标准”抓验收、“一项机制”保长效、“一套流程”抓闭环的“三个一”工作模式,推动问题整改、验收销号。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46项,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如何走实走好“最后一公里”?滨州的答案是:离群众更近一些。
  滨州聚焦“心安城市”建设,立足社会工作职能,制定十大方面39项建设标准,形成“抓三化促五全”社区治理品牌,高标准建设“心安社区”60个。工作做法被《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点赞报道。
  “现在退休了,在家闲得慌,就跟着社区的老师学手工编织,好几个人在一块,有说有笑不无聊,还能卖了挣钱,真的挺好。”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朝阳心安社区红零驿站李大妈高兴地说。
  在这里,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诉求,创建了手工编织、花艺、书法、绘画等兴趣培训班,帮助居民将手工艺品拿到市场上售卖,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能补贴家用,社区氛围更和谐,社区管理更有序,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小的单元,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主力军”。滨州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新招录社区工作者411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8.17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先后举办5期社区工作者培训班,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履职尽责,不断增强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实效
  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群众工作,必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12.52万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6万余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长4153万小时,各项指标均具全省前列,志愿服务真正融入大服务、大治理、大民生,“心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叫响,全方位助力“心安城市”建设。成功举办2024志愿者之夜暨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颁奖晚会,参赛项目获1金1银7铜,获奖项目总数全省第一。
  以打造“献策滨州”人民建议征集品牌为抓手,全市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121处,遴选特邀建议人184名,设置人民建议征集邮箱(邮筒)103个,已征集人民建议506条,已转化人民建议224条,无棣县被列为全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试点县。
  滨州在全国率先建成由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主管省级社会工作学院,为全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育搭建了阵地。推动山东省心安社会工作学院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滨州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国社会工作培训体系,累计培育社会工作人才2000余人次。
  改革潮涌,奋楫者先。回顾2024,全市社会工作夯基固本、奋勇争先,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展望 2025,我们 将聚 焦市 委“113388”工作体系,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