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
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王婧
文章字数:2,26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科技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小学阶段,将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于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滨州实验学校致力于深入探讨小学科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小学科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是对科学教育与文化教育融合理论的深化拓展。两者融合不仅能够丰富科学教学内涵,拓宽文化教育途径,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理解科学,认识科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关键作用。两者融合有助于完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现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和人文关怀。
  此外,两者融合,还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学科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难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按照要求,科学课程应有机融入与科学技术发展联系密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情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两者融合不尽如人意。
  当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科学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导致学生难以领略传统文化在科学学习中的魅力与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往往局限于部分学科,缺乏与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互动,造成学生难以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教学方法有待创新,传统文化应用有限。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成为制约融合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讲授-接受”教学模式主导小学科学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科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师资素质待提升,跨学科能力需加强。教师在小学科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部分教师缺乏跨学科整合教学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局限于自身擅长的学科领域,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有限,难以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部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也有待提升,难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小学科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跨学科融合是指跨越单一学科边界、涉及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创造活动,其最本质特点就是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进行综合化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就涉及多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小学科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将引导学生整合学科观念与传统文化,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建构等过程,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科学知识以解决真实问题,形成跨学科理解,促成自身思维模式与实践技能的发展与提升。
  整合课程内容,促进科学文化交融。课程内容整合至关重要。教师需精心设计课程,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元素融入科学知识教学,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具体而言,教师可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科学相关的故事和素材,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如通过“后羿射日”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想象;在中秋节组织学生观察月亮变化,了解月球运动规律;在端午节引导学生探究龙舟比赛中的物理原理,如水的阻力和划船的力学原理等。此外,还可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两者融合的魅力。
  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实践深化。教学方法创新势在必行。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法强调将学习内容融入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能在具体环境中感知和理解知识。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项目驱动学习的方法。教师可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比如,让学生分组探究一项古代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或指南针,并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完成项目探究和展示。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教师可提出开放性问题或项目,让学生自由组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提升教师素质,引领融合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为有效引领融合,需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整合教学能力。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是首要之举,组织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和在线课程等,使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培训内容应涵盖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解读、跨学科教学方法及实践案例分析等,确保教师具备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科学教学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融合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可设立科研项目,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和研究动力。通过实践探索,教师能够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为融合教育提供有力的引领和示范。
  (作者系滨州实验学校一级教师。本文系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有删改,课题编号:24-LCZX-034)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