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四个坚持”让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滨州市技师学院按照“注重知行合一,突出专业成长,强调多元融合”的原则,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通讯员李建 郭帅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近年来,滨州市技师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注重知行合一,突出专业成长,强调多元融合”的原则,立足“四个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为学坚生全持面知发展行奠合定一坚实,基在劳础。动实践中淬炼本领
  学院紧紧围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一主线,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公共基础课程。
  其中,要求每个在校班级每周必开一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技能主题课程,让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劳动意识;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以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同上一堂劳动课”活动,科学指导学生劳动,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教育;制订《劳动实践周活动方案(试行)》,成立劳动实践周活动领导小组,创设性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管理、进行卫生保洁、锻炼生活技能等。自2021年至今,共有117个班级4000余名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坚持专业赋能,在劳动教育中启迪智慧
  学院坚持“劳以增智”育人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在专业课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同时,学院立足办学特色,强化专业技能,每年举办校园技能节,以技能大赛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打造技能文化主题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劳动意识,实现润物无声。
  此外,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岗位实习,通过企业实践、岗位历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逐步形成“专业有特长、升学有方向、实践有技能、就业有市场”的育人新局面。
  ▶坚持三方协同,在劳动锻炼中涵养青春
  学院强化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劳动教育。
  强化家校共育,构建劳动教育校家社共育责任链条,组织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活动,鼓励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劳动技能内化成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回报,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将劳动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深化实践效果,达到育人目的。
  同时,学院聚焦校外不同类型的劳动资源,以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家—校—社”三方协同,构建全方位的劳动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推动劳动教育实现“量”到“质”的转变。
  ▶坚持多元融合,在劳动熏陶中润德修身
  学院不断丰富劳动形式、延展劳动内涵,引导学生践行“微创新”,持续将美育思维融入劳动过程。
  其间,结合思政课校本教材《生命因坚强而精彩》,开展校园研学劳动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植物蕴含的人文之美中,培养“爱校园·发现美”的能力;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衍纸”手工花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手工花束,让学生感受“美来源于劳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体合作精神;将历史与劳动相结合,在劳动实践周活动中开展“历史讲堂”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同时,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下一步,滨州市技师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履行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使命。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