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伞”
宋静涵
  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立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未成年人保护在网络领域的制度补全,有力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防沉迷网络以及打赏网络直播等现实问题的关注。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开拓了未成年人的视野,为他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并不是要让未成年人“戒网”“断网”,而是要多方引导他们用好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试图让未成年人与网络隔绝,既不理智,也很难做到。相反,未来无论是信息技术发展,还是构建网络新生活,乃至建设网络强国,都依赖着一代又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成长与壮大。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无论是政府投资的多功能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是社会力量兴办的爱心工作室、心理咨询室,都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相关部门、单位、社会机构实施的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活动项目,形成了特色品牌,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中,沾化区利国乡从关心关爱未成年人角度出发,建立了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聚焦关爱保障重点,创新构建“1+N”立体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体系,挖掘辖区内N项资源,建立了涵盖“未保工作站+社区+学校+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家庭”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网络,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将各成员单位的力量拧成一根绳,以多元保护合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至关重要。未保工作站、社区、学校、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家庭应形成合力,汇聚多方力量,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防范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蓝天。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多管齐下、全民参与,共同构建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撑起网络“保护伞”,为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