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科学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守护滨州更美环境品质
——就我市水土保持工作访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黎明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通讯员刘振美李苗苗赵乐乐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就水土保持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日前,记者就我市水土保持工作专访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黎明。
  近年来我市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呈双下降态势
  记者:水土保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李黎明:水土保持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治水事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论”的必然举措。通过开展水土保持,能够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缓解我市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
  记者:我市水土保持现状如何?
  李黎明: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2018年至2021年每年发布的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来看,我市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态势,年均减幅达4%。2021年,我市水土流失面积178.84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度减小7.2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98.0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从土壤侵蚀强度来看,全市范围内轻度侵蚀174.14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97.4%,主要分布在滨城、惠民等黄泛平原区和邹平南部低山丘陵区,全市范围内剧烈侵蚀实现清零。
  “三项创新”推动水土保持实现“三个转变”
  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我市2021年水土保持工作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李黎明:相关行业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措施不到位,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突出,推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任重道远。2021年,我们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水土保持监管改革,强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采取了三项创新举措。
  一是探索开发区水土保持监管新机制。建立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所属县区、开发区管理机构三方协作机制,通过排查、整治、约谈、督办等全面按时完成了遥感监管项目查处整改任务。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遥感监管项目查处整改工作成效显著,2019-2021年六批遥感监管项目已实现系统销号率100%。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市城乡水务局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暨承诺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随机抽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形成工作合力,所有建设项目方案一经批复,立即纳入水土保持监管范围,争取做到对建设项目监管全覆盖。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全程参与审批部门组织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会议,并提出水土保持监管意见。2021年,在多部门联合下,水土保持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全市不予许可数量达到5项,切实提高了各项目水保方案编制质量。
  三是积极兑现惠企政策。为进一步服务企业发展,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邹平经济开发区等7个园区实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园区内入驻项目共享区域评估成果,实行承诺制管理。同时,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开工建设的医院、医药用品制造等项目,生产建设单位自行作出承诺,并按承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待疫情结束、项目完工后自主验收并履行报备手续。
  2021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预防治理实现“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全年投资4.8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本4.7亿元,治理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标准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项目、徒骇河大堤滨城区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惠民县清河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沾化区域防洪减灾及水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22平方公里,预防保护20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是项目建设实现“线性管控”向“绿富共赢”转变。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地区自然条件、农村发展状况、人居环境现状,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021年顺利完成沾化区秦口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起到了“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示范作用。
  三是项目监管实现“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生产建设项目是水土流失高发区,也是水土保持监管的难点。针对违法违规情形,我们与审批、发改等部门对建设项目清单进行核实,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项目台账,逐项进行整改,确保发现一起、认定一起、查处一起。去年,共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法行为开展监督检查50余次,印发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整改意见63份,开展1181个遥感监管项目集中查处整改行动,监管系统销号率已达100%。持续开展全市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完成646个违法违规项目的排查整改,获省水利厅通报表扬,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不扩大、强度不加剧、水土保持功能不降低。
  锚定“环境品质更美”,全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2022年我市推进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李黎明:虽然我市水土保持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我们在工作中还有许多难点、堵点未解决,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去提升。2022年,我们将秉承“治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这一初心,锚定“环境品质更美”这一目标,抓保护、固根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法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守护好滨州的绿水青山。具体从四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凝聚工作合力。与发改、审批、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建立多渠道投入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筹措力度,在现阶段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形势下,逐步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
  三是持续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分解、下达好年度治理任务,定期对各县市区开展好督导指导。坚持用好制度、硬手段,选择重点项目进行突破,按照“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全程管控、跟踪落实”的思路,加强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力争达到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全覆盖,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从严顶格处理。
  四是加强水土保持宣传。通过网络平台、政务信息等方式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尤其是做好对生产建设单位的政策宣讲,引导主动履行水土保持主体责任。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