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守正创新,做到“三个结合”
——学习《孙子兵法》的体会
  侯玉杰 侯天霖
  《孙子兵法》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诞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是适应那个时代的产物,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员。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各有精华也各有糟粕,《孙子兵法》也不例外,如愚弄士兵政策,把士兵当成群羊,逼迫他们卖命等等。兵有兵道、医有医道、商有商道,各行各业均遵循普遍性的道,也有特殊性的道,我们今天学习《孙子兵法》,主要是学习、继承其普遍性的道,即学习、继承其优秀的哲学思想,也就是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思想。
  新时代学习《孙子兵法》,就要做好与时代、历史、现实“三个结合”。
  与时代结合:《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学习《孙子兵法》就要全面掌握各家先进思想的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的震荡,影响中华文化的各种主流学说,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大家基本形成。兵家也是一家,但不是主流社会思想。我认为,影响中华文明、人文精神的思想,一是儒家,二是道家,三是后来的佛家。佛家是外来的、与中华文化结合的、后期的思想,与孙子的时代不搭界,姑且不论。春秋战国四大家都与兵法联系密切。
  第一是儒家。孔子主张修德振兵,强调行大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他歌颂汤武革命,反对自私自利的战争,他说:“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于天下也,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危国家也。”孔子整理《易经》,编写《春秋》,精通六艺,培养了像子贡、子有等军事人才,因此可以说孔子是战略家,也是战术家,更是能够冲锋陷阵的士兵。
  第二是道家。老子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与孔子一致认为兵乃凶器,少谈甚至不谈。“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军事上示柔、示弱,只是手段,最终夺取胜利才是目的。老子强调变通、变化,“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老子以哲学思维对待军事,具有战略思维;从他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思想以及“祸莫大于轻敌”“哀兵必胜”等辩证思维来分析,老子毫无疑问是军事家。
  第三是法家。李悝、吴起、商鞅等为代表,其中的吴起又与孙武并列,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孙子吴起列传”,且评价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李悝、吴起、商鞅等法家思想家们,把军事改革作为国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实行严刑峻法、赏罚分明,目的在于把军队锻造成职业杀人机器。
  第四是墨家。墨翟主张兼爱和非攻,非攻是建立在兼爱学说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自我能力强大而敌人不敢进攻的基础上的。墨子支持正义的战争,这一点是《孙子兵法》所不具备的。墨家学派整体是战士,都是能攻能守的技术士兵,是高级的士兵。
  总之,《孙子兵法》是时代的产物,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春秋时期主流社会思想,应当是《孙子兵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把儒家、兵家并列,推崇《易经》和《孙子兵法》,将二者放到文武并列的位置,说:“儒家者流,惟苦易之为书,其道深远而不可穷;学兵之士,尝患武之为说,微妙而不可究,则亦儒者之易乎?盖易之为言也,兼三才,备万物,以阴阳不测为神。是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是以谋者见之谓之谋,巧者见之谓之巧,三军由之而莫能知之。”
  与历史结合:《孙子兵法》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其思想是发展的,学习《孙子兵法》就要理清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习最新的成果
  兵学思想的鼻祖是姜太公,兵学理论著作的开山之作是姜太公的《六韬》,然后是管仲的《管子》,该书是治国理政包括军事思想的又一集大成者。《孙子兵法》是向先辈,特别是《司马法》直接学习并发扬光大的,也标志着兵学思想、兵学理论的成熟。如孙武吴宫教战的练兵作法与司马穰苴杀庄贾立威如出一辙。从姜太公《六韬》:“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到《司马法》《孙子兵法》“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等语言,都是一脉相承的。
  宋神宗时期,整理前人的七部兵学著作,作为武科教科书。武经七书是封建时代的军事教科书,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要全面吸收其精华,包括后世的军事理论著作,如辛弃疾《美芹十论》、戚继光《纪效新书》等。我们学习封建时代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军事理论,首先要明确军事手段是特殊手段,不能用于治国理政,更不能用于同志关系的处理。《司马法》特别强调:“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必须划清治军与治国的界限。《素书》序言强调:兵书“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由此,经过考验的、有德行的张良才能得到兵书,成就大业。其次要明确军事上的所谓诡道,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不讲道德的君主、将领绝不是圣明的君主、优秀的将领。武经七书在内的所有兵书,几乎都要宣示道德、仁义、正义。如《素书》,全篇几乎不谈军事,全是谈道义,开篇就说:“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要求将领不能有生活中的瑕疵。当然,我们也要认清这些打着所谓爱兵、所谓正义旗号,其实都是像孔子所说的为了自私自利的战争需要,宣扬的是封建的道德,如“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等等。春秋无义战。各国相互攻伐,都是为私利。孙武的飘然隐退,我认为也是吴国“倒行逆施”、千里暴师、内部争权夺利等与《孙子兵法》思想相背离的结果。
  近代的兵学思想集大成者是《曾胡治兵语录》。《曾胡治兵语录》的编著者蔡锷为该书作的序言、点评,充分体现了他关于兵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蔡锷评价《曾胡治兵语录》,强调将领要文武兼备,军事才能不是第一位的,道德品质才是第一位的,强调良心、血性,他说:曾国藩、胡林翼“两公均一介书生,出身词林,一清宦,一僚吏,其于兵事一端,素未梦见。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与兵事相背而驰,乃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遂使其可能性发展于绝顶,武功灿然,泽被海内。按其功事言论,足与古今中外名将相颉颃而毫无逊色。”
  从《孙子兵法》到《曾胡治兵语录》,我认为,不管军事还是政治,甚至是经商,永远是“德为根本,艺为枝叶”。这里的德,是人生的行为规范;这里的艺,可以是任何一种职业,也包括军事。具体到军事行动,没有规则就是规则,出其不意才是艺术。
  与现实相结合:守正创新,新时代学习《孙子兵法》就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现代兵学思想最出神入化的杰作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首先强调政治,解决为谁打仗的问题,支部建在连上,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是古代讲道义的发展和升华。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正义之师,是能打硬仗、胜仗的威武之师。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才有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其次,毛泽东军事思想强调创新发展,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辽沈战役时,关门打狗;渡江战役时,宜将剩勇追穷寇等,都是对传统兵学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哲学化、艺术化和大众化的《孙子兵法》的继承者、创新者。《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曾胡治兵语录》说:“兵事不外奇正二字”,毛泽东军事思想将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古代战争理论通俗化,重新解释战争名词并赋予新的意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战略层面的,“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战术层面的等。结合《孙子兵法》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体会最深的有两点。首先,正是第一位的,奇是第二位的,最终的胜利靠的是正。有了正作基础,才能正确地用奇。用奇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但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孙子兵法》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曾胡治兵语录》中,曾国藩说:“能战,虽失算亦胜;不能战,虽胜算亦败。”红军时期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等,就是用鸡蛋碰碎石头,再如塔山阻击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阻击战,就是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的硬碰硬。没有过硬本领的堂堂正正之兵,就没有出奇制胜之兵。其次,要解决知识不足的问题。社会上对《孙子兵法》的曲解、歪用,主要是知识不足的问题。毛泽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只有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大势,才能顺势而为。国防大学马骏教授讲《孙子兵法》就专门讲到美国的西点军校,要求学生们要学习广博的知识。学无止境。我们要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就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守正创新为原则去学习《孙子兵法》。(侯玉杰:市委党史研究院方志工作科科长;侯天霖: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