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在滨州穿城而过,深刻影响了这里的自然地貌和人文历史。
放下二胡,望着黄河滩,69岁的惠民县大年陈镇农民刘庆荣感慨万千——那河水,曾淹没了两座县城:齐东县与蒲台县;那河滩,曾经有几代人的老宅;那河堤,埋着祖先的墓碑、土庙的砖石……
如今,滩区百姓搬迁上楼了,不代表老故事可以遗忘。
滨州所在的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滚出来”的新生土地,祖辈称为“退海之地”,盐碱厉害,旱涝灾害多,丰收年景少。这里多是移民后代,特别是明初的山西洪洞、河北枣强移民,大家两手空空,“一担挑”而来,却在盐碱地上养育出了康熙平三藩重臣李之芳、咸丰帝师杜受田。
滨州人长期苦于黄河水患。黄河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生来高大、闭塞”,一是防匪患,二是防水患,匪患正是因水患而生。
“不渴?喝喝就渴了!”这是滨州北部县区百姓曾常说的笑话。背后,却是祖祖辈辈的凄凉:老井、池塘里全是苦咸水。他们发明了“屋檐窖”,用来接雨水,待客的时候才舍得喝两口。谁家有一缸甜水,等于有了彩礼,有了嫁妆。再看庄稼地,仿佛铺了一层雪。
人民治黄,让这里迎来了黄河安澜,迎来了岁月静好。治黄名臣游百川、治黄女将钱正英、治黄模范马振西等名字铭刻在滨州历史中。我们如何走向黄河安澜的,我们做了什么?还将怎样做?
人民治黄,让“滚来滚去”的河道不再为患
一部戏剧——在滨州京剧作品《游百川》中,衣衫褴褛的纤夫唱起苦涩苍凉又雄浑浩荡的黄河号子,现场观众忍不住落泪——“一声号子嘛,嗨呦!震塌一方天啊,嗨呦!一根纤绳啊,嗨呦!拽倒万重山啊……百姓再闯鬼门关那么,哎呦!哎呦!”
这号子说的是啥?
1855年黄河改道后,多次溃坝,鲁北大平原深受其害。如在白龙湾,素有“开了白龙湾,先冲武定府,后淹阳信县”的说法。
一段传奇——一匹高头白马踏起灰尘,哒哒哒的蹄声越来越近,好像整条大堤都在跟着颤。近了,近了,马儿慢下来,孙永福这才发现,那马上的人,居然是女兵!短发,绑腿,腰扎武装带,身挎盒子枪,左手缰绳,右手马鞭。
此人是时任山东省河务局副局长的钱正英,她与省河务局曾在蒲台县城办公,后又在滨县孙家楼、西王村、山柳杜村,惠民县姜楼村等村驻防。钱正英腰扎武装带,身挎盒子枪,骑着大白马治黄、打仗的故事已成为传奇。
一个名字——在邹平黄河险工梯子坝上,记者看到一个农民的名字——1952年,有个叫马振西的滨州农民,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国庆观礼。
马振西是邹平市码头镇孙家村人。1951年汛期,他自愿报名参加锥探灌浆工作,成立了马振西锥探小组。马振西多次受到省河务局、黄委会的表扬奖励。1952年9月,被推荐出席全国劳模国庆观礼代表会议。随后,他还受邀赴长江堤防介绍交流经验,“为长江带去了黄河的问候”。后来,国家黄委发出通知,号召在全河堤防加固中普遍推广马振西锥探工作法,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黄河入滨第一村,邹平市码头镇田拐村,81岁的王玉文回忆,自己经历了四次黄河涨水,很是吓人,树木被洪水拦腰冲断,柴禾树木漂在水面上。从百年前的水患不断到身边安澜美丽的母亲河,村民感激这高高的黄河堤坝,保障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全面开启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治理大保护新时期
在小开河引黄闸,湍急的黄河水宛如一条输血动脉,纵贯北部7个县区,将黄河水送到了沿线50万群众身边。
今天,河渠两岸郁郁葱葱,可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滩。两张照片的对比让人唏嘘,主角是无棣县于岔河村一位名叫张瑞武的老人。一张拍摄于1997年,张瑞武正半跪在干涸龟裂的池塘边,舀坑中渗出来又苦又涩的苦咸水;另一张是2009年的照片,张瑞武在自家庭院看着水从自来水管内汩汩而出,眉眼之间尽是甘甜。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的百姓祖祖辈辈都喝苦咸水,地里粮食收成少得可怜。1998年小开河灌区建成时,有位80多岁的老人坐在推车上,让孙子推着要尝尝黄河水。现在,全市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短短20年,小开河让沿线从“碱蓬满地”变成“鸟类乐园”,展现了滨州水利人用行动诠释黄河三角洲上的“塞罕坝”精神。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的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年增产粮食1.8亿公斤,棉花近0.5亿公斤,《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栏目先后进行了报道。
小开河之外,还有簸箕李、胡楼、道旭、韩墩、打渔张等引黄渠……黄河已成为滨州最主要的客水资源和淡水资源。打渔张引黄闸则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渠首,对保障胶东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以来,我市完成重点水利工程49项、治理骨干河道260公里、加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27座,重点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覆盖,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投资达到100亿元、列山东省第1位,全面开启了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治理、大保护的新时期。深入实施水源调蓄工程,启动“水亿方”鲁北水库规划建设,6座小型水库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已完成投资4.3亿元,占总投资的83%。
《滨州市水利局创新构建“点线面”结合监管机制,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典型经验被省厅在全省推广。坚持“工程建设,机制先行”,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积极推广“政府主导、企业经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金阳模式”,省领导专程调研并在全省推进会上予以肯定推广。
党员干部带头一线倾力奋战,迎战30余年来最大洪峰
“面对30余年来最大洪峰,20天守在大坝上,党员冲在最前头,无一人退缩!虽然我们安排了轮班,但在最紧张的几天里,几个老党员都没合眼。”惠民县清河镇镇长石涛说。
9月29日至10月中旬,山东省黄河河道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量级的洪水过程持续15天左右,防汛形势严峻,眼睛里布满血丝的党员干部们经受了考验。
作为防汛主阵地,我市沿黄四个县市区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提前果断做好危险区群众转移工作,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贯穿防汛工作全过程,确保安全度汛。沿黄街道乡镇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倾力奋战,日夜坚守在黄河畔,凝聚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带头,迎着浪头,挑起了这份担。
今天,在清河镇沿黄防汛地段,河滩中崎岖不平的路段和筑起的两道高高堤坝,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当初防汛时的艰苦与紧迫。12个自然村沿黄,全镇部分河段冲刷压力较大。当大家享受国庆假期时,这里的党员干部正冒雨踩着泥沙,一步一步地扛沙袋!“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动用18台挖掘机械,新筑起了1000米的堤坝。2万多个沙袋用人力运抵堤坝抛进了黄河。”石涛说。
防汛开始后,清河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指挥,其他科级干部分头负责,各联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各部门积极参与落实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一盘棋”思想,抢险救灾强大合力迅速形成。积极组建154名党员机关干部、280余名农村党员组成的监测预警、粮食抢收、筑堤固防、后勤保障4个防汛应急工作组,根据职责分工扎实做好防汛救灾组织保障。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黄河安澜、滩区迁建、生态修复、节水降耗成为当地民众的集体福利,人民群众生活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又为富民产业的兴起、滨州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