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滨州打造职教高地助力“双型”城市建设
启动专业设置调整,职校教学能力省赛“三连冠”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王蕾舒文超
  2020年,我市抢抓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机遇,以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为目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在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做实“双元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培育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喜讯不断。
  与我市产业关联性不够紧密的23个中职专业暂停招生,新增高端铝加工等17个专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市职教体系建设成果初现,职教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以“十校”为重点,我市稳步推进渤海科技大学筹建、滨州学院更名、山东康养职业学院筹建等“十校”建设,职教体系建设进展顺利。2020年,成功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资源、项目等方面赋能滨州职业教育。10月31日,在2020渤海科创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与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赋能职教名城”创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结合“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我市确定了78个中职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启动专业设置调整,与我市产业关联性不够紧密的23个中职专业暂停招生,新增高端铝加工等17个专业,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滨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据悉,到2021年,我市每所职业院校至少设置2个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每年培养1.3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入校即入岗、毕业即就业”要求,我市加大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推进力度,全市新增校企合作企业63家,达到298家,订单式培养占就业学生比例达到32.8%。推进“能工巧匠进职校”活动,聘请52名企业工程师、高级蓝领到职业院校兼职。中职招生连续回升,2020年10月18日,我市落实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工作经验在教育部职业教育座谈会上作了分享。自2016年起,我市中职招生连续回升,当年新入校学生职普比例达到45:55,2020年职普比例增幅全省第一。这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优化了教育结构。
  我市将继续推进“引企入教”改革,坚持“双元育人”、改革“双师教学”,推行“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助推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供需双向精准对接,实现科教“百家争鸣”,助推产业“百花齐放”。据滨州市“双型”城市建设工程新闻发布会消息,到2022年,我市将培育10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围绕“十强”产业,培育10个产教融合联盟,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实现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连冠”,职业院校班主任大赛成绩居全省前三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围绕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我市开展调研,推动学科专业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等“五权”下放。针对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滨州交通职业学院建设问题,批复建立教育集团作为土地储备载体。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2020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我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实现“三连冠”,职业院校班主任大赛成绩居全省前三。职业教育主要考核指标和要素发展处于全省第一梯队,为争取“赋能职教名城”项目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我市就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对接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企业信息平台,解决技能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脱节问题。以职业院校为平台,广泛承接社会培训任务,各职业院校累计完成社会培训17万人次。目前正联合工会等部门起草全民读书活动文件,依托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021年,我市计划进一步细化“赋能职教名城”活动,并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完善活动方案,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抓出滨州特色。健全完善“十校”指挥部和工作推进机制,召开校地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申请验收渤海科技职业学院、滨州交通职业学院,并提报渤海科技大学等三个高校项目的可研报告。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争创2-3个省级高水平中职专业建设指标,办好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试点赛,确保博兴县职业中专、鲁中中等专业学校通过省示范校验收。同时,完成职业院校服务企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全民读书为重点的终身学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