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赵雷军
名人书画,是很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滨州市博物馆举办的“安和常乐”天津博物馆藏吉祥文物精品展中,就有一件精品——清代翁同龢的草书寿字轴!
翁同龢这人,爱读历史的人熟悉他,爱看清宫戏的人也常听到他。因为,翁同龢是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咸丰朝状元,两入军机,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显著影响了晚清朝政。
杜受田是咸丰帝师,而翁同龢则是光绪帝师,两人都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他俩还有个共同点,都生于世家大族。杜受田家族是“一门十二进士”“父子兄弟伯侄六翰林”,兴盛了五百年。翁同龢则出自晚清最显赫的汉臣家族,这个家族在晚清出过两位帝师、两位状元、两位巡抚。
翁同龢跟滨州名人、一代名吏游百川政见相同,一同反对为慈禧太后重修圆明园。以此为背景,滨州打造了大型古装京剧《游百川》,先后入选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工程大戏一类作品和全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扶持项目。
还有,翁同龢在治黄历史上曾发言,对滨州治黄有影响。据侯玉杰文章《滨州与黄河“似曾相识燕归来”》,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汛,河南郑州决口,入淮河,山东黄河断流。由此,滨州黄河即大清河内是没有黄河水的。“郑州既决,议者多言不必塞,宜乘此复故道。”户部尚书翁同龢、工部尚书潘祖荫等主张堵口,两江总督曾国荃、漕督卢士杰等附议,于是,朝廷全力堵口,礼部尚书李鸿藻等亲自督工,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底,决口合龙,黄流复归大清河,由利津入海。特别说明的是,光绪十三年秋天至十四年底,中间的一段短暂时间里,黄河是不在滨州境内的。
在滨州市博物馆,不仅有“安和常乐”天津博物馆藏吉祥文物精品展中的翁同龢书法,还有杜受田、游百川的详细介绍,快去听听清代名臣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