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州,总有这样一些平凡人,以非凡之举汇聚温暖力量,如点点微光,照亮整座城市。
“中国好人”赵银亭,一句承诺重千钧,33年如一日坚守烈士陵园。她每日穿梭于墓碑间,清扫落叶、拔除杂草,用默默守护慰藉英烈忠魂;“山东好人”刘建雷,勇毅无畏,在冰窟前毫不迟疑,纵身一跃,成功救起落水父女,书写见义勇为的动人篇章;“滨州好人”高建丽,扎根纺织生产一线,凭借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连续两年斩获“金梭奖”全国优秀纺织面料设计师称号,在平凡岗位铸就非凡成就。
他们在坚守中见初心,在危难时伸援手,在平凡中创不凡。这些凡人微光,如繁星璀璨,照亮滨州大地,闪耀道德星空。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好人善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群星闪耀”的好人品牌愈发熠熠生辉。一时间,全社会掀起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宣传好人、礼遇好人的热潮,崇德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
滨州大地:身边好人层出不穷
2024年,邹平市青阳镇西窝陀村村民王先志光荣入选年度第一季度“中国好人”。这位被誉为“绿化卫士”的老人,40年如一日,坚守植树护林的初心,用汗水书写“绿意人生”。回溯往昔,西窝陀村的大南窝岭长年荒芜,杂草丛生,一片凄凉。1985年,王先志毅然踏入这片荒山,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绿化征程。“从上山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让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做到了,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王先志坚定地说道。如今,这片由他亲手绿化的青山,已被纳入雕窝峪风景区。春秋之际,游客络绎不绝,沉醉于自然美景;每至槐花盛开,漫山芬芳馥郁,引得养蜂人纷至沓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谱写了一曲荒山变青山的传奇乐章。
将时间的镜头拉长,我们会发现,在滨州的各个角落,无数看似平凡的身边好人如点点星火,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滨州供电公司职工卜海乐,以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悉心照料20多位毫无血缘关系的“亲人”,用爱诠释人间真情;邹平市临池镇上河村村民王述勇,以“孝”为纲,毫无怨言地照顾患病父亲、患精神疾病的叔叔以及年迈的奶奶,演绎着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无棣安康医院院长鞠培青,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在养老、助残、社工等领域无私奉献,以大爱无疆的精神,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滨州市道德典型评选成绩斐然,推选产生“滨州好人”658人、“山东好人”452人、“中国好人”42人,市级道德模范340人、省级道德模范2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其中“中国好人”赵银亭更是荣登2022年中国好人年度宣传人物榜单。他们或许平凡如尘,却用凡人善举深刻诠释了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精神内涵。这些不断涌现的好人,如同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点亮了城市的道德星空,成为推动城市进步与文明的精神引擎,更化作这座城市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
好人之城:构筑向上向善力量
一个好人的诞生,或许存在偶然因素,然而,一群好人的集体涌现,则是社会环境与好人效应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全域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致力于提升全民文明素养。选树身边好人,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路径,“群星闪耀”好人品牌声名远扬,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人文情怀,成功塑造出新时代文明和谐的崭新风尚。
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滨州市通过搭建“好人工作室”、建设“好人广场”、打造“好人一条街”,以及组建好人服务团队等多种方式,让“好人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