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校历时两年施工建设的综合教学楼终于竣工。走在宽敞的走廊中,楼层及安全出口的标识一目了然,消防设施各种管网配置到位,智能化饮水机24小时提供热水。
走进教室,窗明几净,地面、墙面干净、整洁,窗户选用双层玻璃,采光、保温效果非常好。地暖、空调、窗帘、风扇、LED护眼灯、黑板灯及触摸屏多媒体黑板等一应俱全。
楼前楼后同时新建了两个宽阔的广场,全部采用大理石地面砖铺砌而成。课间的时候,学生们在广场上放松、游戏、运动,他们欢笑着、愉悦着、幸福着……
看到这一幕幕,我思绪纷飞,现在的孩子们生逢伟大新时代,拥有丰盈的物质条件、一流的教育师资、优越的教学环境,他们好像出生并成长于“蜜罐”之中,生活简直甜蜜到了极致。回想我当年的求学状况,与现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是万万无法比拟的,差距之大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也不为过。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那时的幼儿园叫“育红班”,在我们偏僻的农村根本没有开设育红班,农村的孩子想读育红班可望而不可即,到了入学年龄,直接就读一年级。一到四年级的孩子就在本村的村办小学上学,五年级的孩子要到管区驻地的联办小学学习。1983年,我入学读一年级,就读的学校就在本村,学校只有孤零零的三间土坯正房,两间是教室,另一间作为教师办公室。教室北墙上连个窗户都没有,只有南墙上一个小小的窗。当时村里没通电,教室内没有灯,光线暗淡。学校没有围墙,甚至连基本的标志牌都没有。课桌是用水泥板和砖块组合成的,凳子或者椅子是我们从家里搬来的。授课教师只有一位,并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只是本村的一位年轻村民。当时是“复式教学班”,一间教室里同时有几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授课,其余年级的学生就预习新课内容,做作业。
要说最难熬的还是严寒的冬季,由于村集体经济条件极为有限,没有资金为村办小学购买炉具、煤炭等,冬季教室里清冷一片,教师、学生只能穿上厚重的棉衣来取暖,我们在教室中冻得瑟瑟发抖,更别提学习的事儿了。1987年,我需要到离家遥远的管区驻地三合村联合小学就读五年级。学校离家五六里路,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道路湿滑、泥泞不堪。我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真的是风里来雨里去。清晰记得有一次,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匆忙吃完早饭,便骑上自行车上学去了,因为身上穿的棉衣单薄,一路上我冻得如筛糠般直打哆嗦,到了学校脸已经发紫,手僵硬到不会动的程度,教室里依旧没有炉火取暖,过了许久,我才暖和过来。
1988年,我又辗转到乡里读初中了,就读的学校便是乔庄乡中学。那时乔庄乡政府驻地的乔庄村没有一栋楼房,大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乔庄乡中学有红砖砌成的围墙,几排红砖瓦房便是办公室、教室,宽阔的操场上杂草丛生,校园之内皆是土路,在教室之间的空地上矗立着一根竖直向上、高耸入云的钢管,那钢管的尽头安装着一个硕大的水银灯,每逢夜幕降临,水银灯暗淡的灯光便洒满全校,那便是学校唯一的路灯了。学校仅安排伙食,并不提供住宿。伙房的师傅们每天都会蒸少量的馒头,做几样简单的炒菜对学生出售,但学生们大都家境贫寒,不舍得花钱去购买学校提供的饭菜,而是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馒头与咸菜。
从伙房开饭往前追溯一节课的课间,学生们会以班级为单位,把自己从家中带来的馒头拿出一个或者两个,集中放到两个大大的网兜里,男生、女生各放一个网兜,然后扎紧兜口,送到学校伙房里,工作人员把众多的网兜放到一个巨大的蒸笼里加热。开饭的时候,每个班都会安排几位学生代表到伙房中去拿热好的馒头,因各班的网兜都有不同的记号,一眼便能将其区分开来。学校只有烧火做饭的伙房,并没有提供学生吃饭的桌椅,学生们就餐只能回到各自教室里去解决。学生们的馒头五颜六色,形态迥然各异,金黄色的玉米面窝头、饼子,白面的馍,淡黄的两面馒头等,大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就着自带的咸菜,饮食虽简单,却也吃得津津有味。
由于学业的加重,学校晚上需要开设自习课,晚自习之后的住宿便成了棘手的问题。同学们大都离家较远,晚自习之后回家不太方便,也不现实,学校受条件限制无法提供住宿。“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大都通过家长联系学校附近村子里的亲戚、朋友,晚自习结束以后便住到他们家中。我当时便在学校附近的乔庄村居住,晚自习结束以后需要奔波近一公里的路,沿途几乎没有路灯,我跌跌撞撞,走了许久才到住处。好在热心的亲戚每日提供热水,冬日里也有炉火取暖,他们给予了我生活上的照顾与心灵上的慰藉,令我感动,至今难忘。
回首自己少年时代那历经艰辛、苦涩的求学时光,虽年代久远,却历历在目。追忆自己青涩年华那历尽风雨、坎坷的求学之路,虽艰难曲折,却韵味悠长。
想想那时,冬季里教室中的炉火始终是我无法企及的奢望与幻想,冬日里端坐教室之中,瑟瑟发抖已成常态。想想也是,那艰难、困顿的求学之路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锻炼了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格,塑造了我迎难而上、坚毅执着的性格,让我终身受益。
如今的孩子们真好,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他们真真正正赶上了最美好、最伟大的新时代。当我站在新落成的教学大楼前,想到了很多很多,风雨求学路,又如梦似幻地在我眼前飘过,令我魂牵梦萦、难以割舍;风雨求学路,又清晰分明地在我脑海浮现,让我感慨万千、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