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房艳梅 通讯员王刚报道)近年来,我市坚持“疏堵结合强管控增收致富惠民生”理念,创新开展海洋伏季休渔期间毛虾、海蜇专项捕捞,多措并施保障了“资源生态、渔船安全、渔民生计”有机统一,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民增收双赢。2024年,全市专项捕捞毛虾产量974吨、海蜇产量4673吨,产值408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
吹响“冲锋哨”,凝聚“蓝海”党员“一线”力量
我市将“蓝海”党建品牌建设融入服务、融入民生,凝聚基层党员力量,持续为专项捕捞工作赋能。建立联动机制。
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联合无棣县局、马山子镇政府组建党建联盟,在岔尖二村建立村级服务组织“渔业办公室”,第一时间收集并解决渔民诉求,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为民服务机制。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渔政执法船上成立“蓝海”党员先锋队、红十字海上救援队,搭建“蓝色救护”驿站,24小时备勤,遇到灾害天气,快速召回海上作业船只,及时应对处置险情,为渔民群众保驾护航。
扛牢安全责任。实行党员村干部全覆盖包保所有渔船机制,规范海上作业渔船编队生产,通过落实好专项捕捞工作,将海上执法和安全生产工作转换成党员干部时刻扛在肩上的责任感。
启动“强引擎”,落实专捕政策“前线”支撑
为保证专项捕捞政策顺利实施,我市将政策落实作为民生实事抓紧抓实。
强化组织领导。市、县协同联动,成立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沾化区局、无棣县局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滨州市2024年专项捕捞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加强调查研究。以不同形式组织召开专项资源调研会议,广泛征求县区主管部门、协会及渔民意见建议,先后多次到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上级部门对接工作。
加强培训宣传。联合公安、海事、海警等部门组织举办2024年毛虾、海蜇专项捕捞培训班6期,培训船东船长300人次,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专项捕捞政策,明确相关要求。
严把“准入关”,筑牢参捕渔船“防线”基础
我市严守专项捕捞工作的“第一道关卡”,既管住特定捕捞不能破坏资源,又防止伏季休渔制度受到冲击。
科学制订管理方案。成立3个工作组下沉基层,指导相关县区做好参捕渔船的申请、审核、办证等工作,合理统筹分配指标,第一时间在门户网站、渔港和重点渔村进行公示获批名单,明确“谁能捕捞、捕捞时间、捕捞多少”,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为专项捕捞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严控准入资格。出海前,按照参捕渔船安全检查全覆盖的要求,针对210艘获批专项捕捞许可证书渔船的证书证件、安全救生设备、装载网具等情况开展资格核查和安全检查,做到“不安全、不出海”“合格一艘、放行一艘”。
营造高压氛围。开捕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联合公安、海警等部门,采取执法船出海河门蹲守和重点海域巡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登临渔船检查频率,营造海蜇专项捕捞高压监管氛围,对发现违规出海的渔船,一律扣押回港。
全程“稳秩序”,拉紧合规作业“红线”警绳
我市统筹市县两级渔业执法力量,强化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规捕捞行为,保障伏休秩序良好稳定。
强化伴航执法。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组成海上执法船编队,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执法巡查,同时联合海警、公安等部门,打击跨区作业渔船和涉渔“三无”船舶。其间,出动执法船艇45艘次、人员285人次,航程4300海里,清理海上违规布设网具7000余米。
加强动态监管。协调技术支撑单位派出4名科学观察员入驻渔港、渔船,随时关注资源动态,第一时间提出合理性建议;针对专捕生产船舶采取专人、专项、专网监控,随时掌握生产渔船动态和资源状况,及时采取预警、通报、召回以及熔断措施。
狠抓关键环节。健全渔民数据报送机制,执法人员采取定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督促渔船按要求报告进出港和渔捞日志情况。同时,落实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专捕期间只允许在2处渔港卸货、补给,安排专人每天对上岸渔获进行检查、记录、计量,严把兼捕关。
坚决“遏事故”,增强渔民安全“底线”保障
在确保专项捕捞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我市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海洋渔船管控四级包保责任,全市808艘渔船实行“一船一册”“一人一档”“一周一查”,抽查结果定期通报县区政府。严格落实执法船艇24小时值班备勤,开展渔船防汛防台风桌面推演等活动,完善防汛防台风预案,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力做好海洋灾害预警,专项捕捞期间累计发布预报信息154期、大风黄色以上预警信息14期,紧急召回渔船243艘次,无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