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加快滨州“心安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解忠信付园园王兰平
  “心安”是社会成员持有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安城市”是以建设“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五大工程为依托的社会治理系统工程。“心安城市”以平安为根基、心安为灵魂,通过建设“心安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美相宜,人与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人与自身和顺宁静、为己克己,使每个人在滨州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全力打造“心安城市”,有助于品质滨州建设再上新台阶。
  滨州建设“心安城市”的基础支撑
  历史底蕴浓重。滨州是齐文化发祥地之一、兵圣孙武故里,《孙子兵法》“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论述,包含了朴素的社会治理思想。“一代帝师”杜受田,“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杜氏家训“自见之谓明、自听之谓聪、自胜之谓强”,蕴含了深厚的家庭教育理念;梁漱溟在邹平开展乡村建设实践提出,要解决好人和物、人和人、人和自己内心“三个关系”,实质上也属于社会治理范畴。滨州具备建设“心安城市”浓厚的历史底蕴。
  实践基础雄厚。近年来,滨州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称号,多年位居山东平安建设考核首位,连续4年信访维稳工作考核第1。滨州打造了全国首个一体化社会心理服务实体平台——“滨州心语”基地;在全国首次提出“心源性”矛盾纠纷概念。积极研究出台了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扎实有效的社会治理实践,为“心安城市”建设奠定了雄厚实践基础。
  组织基础坚实。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心安城市”建设工作,坚持以党建统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把心理思维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抓手。开展思维训练,提升干部心理素质;连续两年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共识;在全社会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创新性提出“心安城市”创建这一时代命题,以高境界、深情怀、新思路推动工作开展,为“心安城市”建设夯实了组织基础。
  加快“心安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实施“安身”工程,守护一方平安。平安是“心安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实施“安身”工程让社会成员深刻感受到安全、秩序和法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治安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治安防控的见警率、威慑力和管控力。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排查整治,营造让社会成员放心、安心、舒心的治安环境。依法强力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平安行业、平安单位、“无黑、无恶、无霸痞”等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平安氛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建好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
  实施“安业”工程,促进各安其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安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共进,让社会经济主体和社会成员各安其业。加大社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中小微企业,支持经营主体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撑,不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践行“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深化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打造温馨可靠的营商环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推进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大学生、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就业培训,帮助其尽早实现就业。
  实施“安居”工程,守护“家门口的幸福”。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心安”的重要内容。实施“安居”工程,着力提升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打造城市景观风貌,让社会主体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深度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人城和谐、产城和谐、四季和谐的生态城市。打造“十分钟便民生活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实施教育资源提升工程,提高优质教育供给,打造优良生活环境。优化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加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盘活红色资源、文化名片等形成浓厚文化氛围,打造和谐人文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医有所保。
  实施“安康”工程,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强健体魄,保持健康是“心安”的基础。实施“安康”工程,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提升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积极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完善医保服务体系,提升医保基金效能,优化医保经办流程,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化全民健身行动。持续擦亮“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品牌,大力实施体育惠民提升工程,积极承办各级各类健身赛事,打造全国体育公园城市。健全体育组织网络,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下延伸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体魄。
  实施“安心”工程,塑造良好社会心态。“安心”是“心安”的关键。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强化重点领域心理服务。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网格服务、职工服务、学校教育、婚姻辅导、应急管理等领域,统筹推动行业领域社会心理服务提质增效。强化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滨州心语”基地、“慧心赋能工程”等品牌,依托各种媒介搭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窗口。做好特殊群体心理关爱。针对低保对象、留守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关爱服务。做好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群体服务管理,评估分类、因人施策,持续关注特殊群体心理健康。
  解忠信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讲师;付园园系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高级讲师;王兰平系中共无棣县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讲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