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市西街道创新实施“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服务新模式
“一个中心”破解劳动关系“三大难题”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通讯员李鑫孙婷婷
  劳动者权益保障,一头连着个人就业和家庭收入,一头连着政府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大局,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如何让劳动者和企业在争议化解后“无缝切换”获得相应就业服务,滨城区市西街道给出了答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市西街道创新实施“1133”工作机制,把劳动者权益保护放到第一位置,实施一站式服务,落实三级调解,实现保障合法权益、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技能三项精细化服务,推动实现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截至2023年底,市西街道累计化解涉及劳动争议以及农民工工资相关矛盾纠纷148起,帮助相关人员追讨工资共计1790余万元;同年8月,市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劳动争议化解“一站式”
  市西街道是滨城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辖区内服务业发达、在建项目多,劳资矛盾纠纷面广、量大。该街道统筹考虑,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并以该中心为载体,以调解为渠道,构建一体化服务机制,专项解决劳资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一站式标准化。市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由市西街道投资高标准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咨询疏导、劳动调解、法律援助、就业帮扶等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预防和柔性化解劳动争议。
  聚合力提效率。以调解中心为纽带,市西街道联合人社、住建等职能部门,与区人社局劳动监察队、区住建局建立联席会议和日常工作联络机制,遇到纠纷,共同把法说透、把理辨明、把事办好,推动劳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降低劳动者讨薪成本。
  重调解促和谐。市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专门设立“有事您找我”调解工作室,链接法律服务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社会资源,从纠纷解决、权益保障、再就业、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各类矛盾依法化解、各种问题妥善解决。
  2023年1月,农民工卢志勇等人就某公司拖欠其工资一事到市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投诉,“有事您找我”调解工作室和区仲裁院、劳动监察大队、区住建局第一时间介入,从2月8日立案到2月14日一站式调解完成,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帮助11位农民工拿到了他们被拖欠的38万余元工资。
  农民工维权“工地化”
  在市西街道阳光城项目工地,农民工维权办公室就设在项目指挥部旁边,门口摆放的农民工维权公示牌十分显眼,上面详细罗列着项目方、街道、区三级维权部门联系信息,不时有工人驻足浏览。“这上面的信息很全,我们遇到维权问题,要找谁、怎么找,一目了然。”农民工陈希亮指着公示牌说。“工人若遇到薪酬等问题,随时可以来这里反映,我们也会迅速回应,把农民工维权办建在工地上,既维护了工地秩序,又保障了项目顺利建设。”阳光城项目副总经理刘举军说。
  据介绍,滨城区现有46个在建项目,其中22个在市西街道辖区范围。市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苑雪飞告诉记者,该街道相关部门单位坚持关口前移、职能下延,在22个社区建立“有事您找我”调解办公室,在22个项目工地上建立了农民工维权办公室,形成三级保障体系,全力为劳动者依法维权“撑腰”,把矛盾纠纷消灭于萌芽、解决于基层。
  此外,市西街道从源头发力,充分发挥工地维权办公室的宣传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重点针对企业管理和劳资纠纷等问题组织专人进行讲解。工地农民工维权办公室的设立及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增强了农民工维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也警示和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和用工程序,保障农民工工资顺利支付。
  就业培训帮扶“一条龙”
  在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的同时,市西街道针对劳动者就业途径单一、就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就业信息不畅等问题,瞄准拓宽就业创业“新路径”、打造新经济人才“蓄水池”、扶持商家直播“增流量”三个目标,着力构建集就业信息服务、岗位推荐、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一条龙”就业帮扶体系。
  聚焦三个群体。市西街道聚焦中年以上人群,对辖区内40周岁及以上群体通过严格程序纳入公益岗位,发挥他们在城市管理、完善网格信息、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的同时提升公益服务水平。聚焦高校毕业生,在市西街道新经济产业孵化基地与山东航空学院、华宇工学院等高校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打造“招生+培训+就业”多方合作共赢新平台。聚焦残疾人等特殊就业群体,采取岗位援助、信息援助、政策援助、保障援助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群体就业援助行动。
  搭建四个平台。市西街道建立综合性零工市场,为广大用工主体及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休息待工、对接洽谈等便民服务,同时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与人员求职信息,为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搭建用工联络平台。建立4家“社区微工厂”,引入以编制类手工活为主的灵活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依托“红籽仓”新经济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直播带货、快递物流等新职业新业态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新经济发展与农民工就业的互促融合。开辟“就业在市西”微信平台,依托“精彩市西”微信公众号,以网络为主渠道,发布就业信息。截至目前,四个平台已为11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62个,精准援助204人实现就业。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