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荆常忠王健报道)11月13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身边的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残联专场获悉,2023年以来,市残联锚定“民生品质更实”目标要求,靠前服务、创新服务,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帮助残疾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品质。
聚焦兜底保障更牢,让扶残助残更有温度
残疾人“两项补贴”连年提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提高到每人每月201元,三四级提高到每人每月151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提高到每人每月181元,二级提高到每人每月151元。目前,全市2.7万名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6万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保障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为1174名残疾学生发放市级教育资助,为146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实现“有一助一”。为全市3.6万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为1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生活“有关爱无障碍”。
通过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寄宿托养等多种服务方式,为2200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托养照护服务。建成运营残疾人之家“如康家园”102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目前,全市2000余名残疾人入园接受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一人、解放一家、温暖一方”。
聚焦就业帮扶更实,让扶残助残更有深度
深入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二十条措施》,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大力推广“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积极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1300名智力、稳定期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走出家门、劳有所得。
新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4037个,投入177万元扶持奖励2个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13家辅助性就业机构、8家盲人按摩机构。举办电商直播、铝丝编织、茶艺等高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班,建立市校共培机制,选送滨州优秀盲人按摩人才到长春大学深造,靶向培养残疾人“工匠”。打造“就业滨州·逢九就播”直播招聘品牌,形成“线上+线下+直播”三位一体就业招聘新模式,帮助残疾群众搭乘互联网“快车”实现就业。采取一人一策、培训赋能、进企拓岗和专场招聘等措施,帮助62名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100%。
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年度培训残疾人2443人,超出省定任务1443人,完成率245.72%;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17 人,完成率137.65%;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1689人,完成率343.29%;全市城乡就业人数49924人,录入率99.73%。就业培训各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康复质效更优,让扶残助残更有精度
全面实施精准康复,9.59万名残疾人享受基本康复服务。承办黄河流域残疾人康复工作协作发展大会,为促进黄河流域残疾人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滨州方案”。实施“服务零距离·情暖残疾人”工程,1.12万名残疾人享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坚持“分类签约、优化服务”,8.9万名残疾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残疾人康复满意度线上线下动态考核机制,前三季度残疾人康复满意率99%以上。
儿童康复救助全面落实,贯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免费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045名。创新实施“首筛负责制”,将0—6岁儿童残疾筛查纳入常规查体范围。构建“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教育、托管、技能培训”全链条服务模式,222名残疾儿童享受到“康教托”一体化服务,38名儿童在机构内接受技能培训。在全省率先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信息化监督服务管理平台,实时统计1700余名残疾儿童康复情况,不断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标准化、规范化。
聚焦集成服务更暖,让扶残助残更有便捷度
围绕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实施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改革,以残疾人证办理为基础,集成办理补贴发放、康复救助等11项助残服务事项,26项申请材料中有12项实现免提交,残疾人证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推动“证”“策”有效衔接,全力打造残疾人服务升级版。
今年以来,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线上受理1159件,线下办理13558件。已为1118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群众核发残疾人证,持证残疾人增长率居全省第二位。开展残疾评定上门服务88次,为1567名行动不便残疾人入户开展残疾人证评定,让残疾人群众受助及时、享受服务有感。
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残疾人需求,开展好各项扶残惠残工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提升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