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中海中学如何实践校本课程《黄河岸边是家乡》
崔晓雪
  要想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就需要建构、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对于滨州而言,黄河是最为突出的文化符号之一。近年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通过完善、实践校本课程《黄河岸边是家乡》,努力将黄河文化多维度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感受滨州人文的深厚脉络。
  本文中,笔者将以中海中学校本课程《黄河岸边是家乡》的探索实践为蓝本,分享推进黄河文化融入课堂和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黄河岸边是家乡”校本课程体系分为五个专题
  整体看,“黄河岸边是家乡”系列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文化黄河”“艺术黄河”“幸福黄河”“生态黄河”“跟着课本学黄河”五个专题,力争将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融为一体。
  那么,课程资源在哪?
  一方面,各年级以语文、音乐、美术、史地政教师和班主任为主,根据实施课程纲要,按照本年级相关主题,形成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课例研究、课例实施、课例感悟、课例交流、课例整理等活动,实现对学生黄河文化学习效果实施的初步评价。
  另一方面,推动“云课堂”走近黄河。邀请在黄河河务局工作的家长通过在线讲解或者走进课堂分享的形式,向学生传播黄河治理故事。同时,邀请应急救援队现场讲解黄河水文情况,加深学生对黄河的了解。
  同时,校园文化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设置,以“黄河风光”“黄河鸟类”“黄河旅游”“黄河特产”为主线,多角度渲染黄河文化,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
  每个专题都包含多个部分,为课程实践明晰路径
  “文化黄河”专题分四大部分:诵读黄河诗词、讲述黄河故事、走近黄河先贤人物、创作黄河文创产品,引导师生通过诵读、讲故事、写文章等方式,讲黄河、说滨州,并动手创作融入黄河元素的文创产品。
  如,结合课标安排,在初一课程一二三单元分别开展“黄河诗词我来背”“黄河故事我诉说”“黄河先贤人物我来讲”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和黄河故事;在第四单元开展“黄河文创产品我创作”活动,让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黄河文化书签、黄河物象手提袋等文创产品。
  “幸福黄河”专题分三部分:舌尖上的滨州、黄河风情、沿黄研学。落实这一专题,中海中学积极组织师生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阳信泰易文化院等参观学习。同时,学校将“黄河文化”融入“星火光·燎原志”党建文化,以党史、烽火、英雄为专题,持续推进“红色星火宣讲”活动,开展“黄河”主题项目化活动——打造特色活动室、班级主题板报、红色文化长廊,启动教师、学生四级星火宣讲团,围绕“烽火燎原志”“英雄燎原志”主题开展宣讲。
  在“生态黄河”版块,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个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治河方略;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黄河我在行动”主题征文和“保护黄河金点子”征集活动;组建“河小青·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与父母一起开展黄河沿岸(社区)义务清扫”等形式的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保护母亲河,争做文明环保小达人。
  围绕黄河文化,将非遗和曲艺融入课堂
  “黄河艺术”专题分为两部分:家乡的黄河民俗、家乡曲艺。重点围绕“黄河非遗”,中海中学开发了沙画、剪纸、皮影、国画、甲骨文、扎染、柳编、泥塑、吕剧、渔鼓戏、黑陶、葫芦雕刻、牛筋编制等课程。
  其中,沙画课程着重探寻“二十四节气”的季节特点、物候现象、气候变化及文化内涵等,鼓励学生制作“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沙画瓶等创意美术作品;甲骨文课程以“百家姓”为主要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姓氏的汉字演变,学习汉字知识,感受书画同源的真正内涵,绘制“甲骨文百家姓图谱”。泥塑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走进黄河博物馆、黄河地质博物馆等,让他们了解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并用泥塑作品、剪纸作品等呈现。
  在此基础上,中海中学陆续邀请孙武莲花灯传承人王相华、惠民泥塑传承人路化俊等开堂授课,鼓励学生动手动脚动脑子,传承非遗文化。在初三年级剪纸课程中,结合美术教材“土与火的艺术”单元开展“千年遗韵黄河情”活动,让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仰韶陶器,让文物“活”起来。
  在社团活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中海中学还组织开展“黄河歌曲大家唱”、“黄河英雄儿女”艺术展等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关于“黄河文化”“黄河人物”的情景剧和话剧。
  (作者单位: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