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滨州学院喀麦隆籍英语教师罗兰德:
越来越被中国吸引 滨州成为“第二故乡”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通讯员王丽媛丁旸
  “我是一个儿子、一个父亲、一名教师、一个同事、一个伙伴,最重要的,我是一个朋友。”罗兰德(CHOROLANDNKWAH)来自喀麦隆,2004年来到中国,2005年9月起在滨州学院担任英语教师,18年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记者采访时,他的这番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我的人生是从成为父母的‘儿子’开始的。他们教育我,把我培养成一个‘人’——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结婚后,我成为一名‘父亲’。现在,我是一名‘教师’,我有许多同事、朋友和伙伴。”罗兰德说,拥有友谊是他一直在中国工作的一个原因,今后,他将把责任与友谊继续传导下去。
  动作夸张、表情丰富,罗兰德课堂上极具幽默的授课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任教期间,由于教授的内容能被学生深刻理解、轻松掌握,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英语竞赛奖项,其教授的飞行学院出国学员们也都以良好的英语水平顺利完成国外飞行训练,拿到飞行执照。此外,他多次参加山东省中外教师外语教学研讨会并作发言。
  “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工作、生活并不容易。”罗兰德很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在中国赢得了信任和友谊。从教以来,滨州学院为他颁发了“优秀外籍教师”奖;他还获得了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三项“卓越教学奖”,表彰他对中国外语教学作出的贡献。目前,他和家人一起住在滨州,孩子在滨州出生后,也一直在滨州生活。
  “在滨州市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丰富的经历。我一直在尽我所能工作,并看到了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我现在还在这里,表明学校对我很满意,学生对我的课程也很满意。”罗兰德说,他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学生和朋友,还有一些引导和促进社交的方法,并对所了解和所做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被中国吸引。
  “在很小的时候,我脑海中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想去看看有着数亿人口的国家是什么样子。”说起为什么来中国工作和生活,罗兰德毫不掩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为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喀麦隆及喀麦隆文化,让更多喀麦隆人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他决定来中国任教。随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也受邀来滨州学院任教。对他们来说,滨州已成为“第二故乡”。
  “中国和喀麦隆在地理、文化和语言上相距甚远,但我很久以前就决定不关注不同之处,而是关注中国和喀麦隆之间,以及中国与非洲或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似之处。”罗兰德认为,比如说团结,大家应该把目光努力引向这些方面,如果更多地关注文化、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似性,世界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凝聚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