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市打造智慧化、立体化河湖管护模式,有力提升河湖管护水平
全市河湖管理员管护达标率提升至90%以上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张子强通讯员齐海星报道)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打造“无人机+河管员+数字孪生”智慧化、立体化河湖管护模式,有力提升了河湖管护水平。
  建成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实现全市1339名河湖管护人员“四个可视化”,管护达标率提升至90%以上
  市城乡水务局积极建设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对专职河湖管护队伍实行河道“定格、定员、定岗、定责”管理,实现全市1339名河湖管护人员责任河段、河湖巡查、巡河事件、监控监测“四个可视化”。截至目前,全市1339名管护人员已巡河18.5万次37万公里、处置河湖问题1万余处,河湖管理员管护达标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
  依托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全市河湖管护人员日常巡查履职全部使用巡河App,全过程记录巡护轨迹。其间,平台能实时汇总管护人员巡查数据、问题点位分布,生成全市“河湖问题热力图”;利用绿、黄、红、橙四种颜色标记区分问题严重程度,可从问题数量、问题类型、变化趋势等多维度研判河湖健康状况,为针对性解决河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平台,河湖问题可一键下派河管员处理,实现河湖精细管护。
  同时,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按照“每月巡护时间不少于20天、每天巡护距离不低于2公里、每月至少解决2处河湖问题”的标准,对河管员履职进行信息化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巡河App同步反馈至每名河管员。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对河管员“巡河信息—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巡河监督—问题上报—问题整改—考核评价”的七步全流程闭环管理。
  建成智慧巡河系统,构建起“无人机天上巡+河管员地下查”的立体监管体系
  我市建成了集无人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于一体的智慧巡河系统,可进行“无人机自主巡河—数据自动采集—平台智能分析—隐患预警推送”全流程智能化应用,实现了对主城区河道全天候自动化值守作业。
  该系统布设了5座无人机自动起降机场,规划35条智慧巡检航线,可通过无人机高空视角对河道排污、漂浮垃圾、黑臭水体、城市防汛等场景进行智能识别,利用智能算法对无人机巡河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隐患精准定位,并实时将无人机巡河发现的隐患图像推送至河管员,构建起“无人机天上巡+河管员地下查”的立体监管体系。
  在此基础上,市城乡水务局利用倾斜摄影、BIM建模等技术,搭建了主城区河湖数字化模型,建成市城区170平方公里L2Pro级数据底板,构建了重点河道L3级数据底板,沿线布设水质水位监测设备、对49处节制闸进行智能改造、升级30处监控点位,完善水网感知体系。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无人机巡查过程中“物理流域”与“虚拟仿真”的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动态叠加河道地理信息、河湖监测数据,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与信息交互。
  截至目前,该智慧巡河系统已累计完成无人机巡查1000余架次、推送问题隐患300余处、形成巡河报告100余份。
  持续推进河湖清违清障,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年底前各县市区将至少建成1条美丽幸福河湖
  我市持续推进河湖清违清障,积极开展河湖问题市级暗访、汛前检查、水利部卫星遥感复核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02处,复核水利部遥感图斑2260处,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开展涉河建设项目专项监督检查,反馈整改问题15处,促进了涉河建设项目依法规范。
  按照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和《山东省河湖健康评价细则》,我市认真制订河湖健康评价实施方案,对全市62条河湖开展全面“体检”,编制健康评价报告、建立健康档案,为全面掌握区域水生态系统状况提供了依据。
  同时,我市加快创建新立河、付家河(沾化区)、卧狼沟、麻大湖、卞家沟、白杨河(阳信县)、郝家沟7条美丽幸福河湖,年底前各县市区将至少建成1条美丽幸福河湖;进一步推动效益河湖打造提升工作,目前已完成实施方案论证并组织实施,整体进度68%。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