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滨州市正在进行“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将“制造强市”放在实体经济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考量有助于实现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跃升。
发展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
发展实体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设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从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保持比例平衡发展是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的理论核心。按照比例平衡发展原则,我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针对供需失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精准预见虚拟经济导致经济危机,我国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发展实体经济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对政治经济学原有所有制理念的发展与创新。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协调发展论和平衡论的创新。
发展实体经济增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自信。我国经济锚定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制度保障,以“中国制造2025”为战略保障,实现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供给,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了理论自信。
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内容
聚焦先进制造是核心。着力整合产业结构,促进智能设备制造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眼高新技术突破,打造技术创新性强、管理先进、信息化及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制造集群。着手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高效立体制造业创新转化体系。
增强“数实融合”是关键。数字化提振实体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科技研发,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政府与企业合作,通过减免税收、便利融资等政策助力企业有效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数字化。
提高金融服务是保障。健全国家货币政策,加快利率和汇率改革,改善社会融资与信贷结构,以较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对绿色产业及技术创新型企业资金支持力度,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倾斜。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参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机制,积极处理各类金融风险案件。
发展实体经济的创新路径
完善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资金管理,推动政府资金流向亟需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要大力促进直接融资,增加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方式和渠道。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划分现有实体企业产权,依法保护各经济主体财产权,施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更多实体企业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加快自主创新。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交融发展。推动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及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与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各类现代服务业充分交融、耦合共生。快速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制造业及实体经济的服务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成长和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契机,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动力,促进社会各界产学研合作,形成科研和产业发展合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全局性转变。
作者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