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宋静涵通讯员卢凯张啸林报道)为了全面落实全市制造强市推进大会精神,推动工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滨州工业园锚定“制造强区”攻坚目标,坚定不移地打造“全流程服务+产学研用融合”新模式,助力制造型企业发展破局。
全流程服务,夯实项目落地投产、效能提升的“起跳台”
园区创新建立“三个一、一对一、两条线”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优质的营商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园区重点项目早建设早投产。
完善“三个一”便捷服务。园区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张清单、一套方案”帮办代办工作机制,着力提升一线帮办、审批前移、现场办公等能力,实现“并联审批”“不出园区”“直面沟通”高效服务,当好企业前行“破冰镐”,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实现“一对一”盯靠服务。对于让企业无从下手、毫无头绪的手续审批、办理等环节,园区从讲解指导审批流程,到协助准备各审批阶段所需材料,再到各项代办帮办业务,提供“管家式”一对一精准服务,实现受理、走访、代办等环节项目服务全方位覆盖。
提升“两条线”精准服务。依托园区“益企园梦”服务平台,组建惠企政策和帮办代办两支服务队伍,实现政策推送、帮办代办“双线”服务。“惠企政策服务队+合作机构专家”的政策解读咨询专线,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系统化、专业化政策解读、企业问诊、咨询办理等服务,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高效处理;打造以省市区重点项目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全流程跟踪、全过程服务、全环节盯靠、全要素保障帮办代办服务专线,通过“上门走访、主动靠前、代办帮办”确保服务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实现企业“少跑腿”“零跑腿”,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今年以来,山东仲宜复合材料年产15万吨高性能树脂新材料、大有新能源年产10万吨碳四综合利用及年产6000吨中间相碳微球、双峰石墨年产7000吨核级碳材料及制品、中柔新材料3000吨/年六氟环氧丙烷等项目顺利推进。
“产学研用”融合,驱动企业科教创新、降本增效的“破冰船”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项目合作”模式向“产教融合”模式转变,为园区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凤凰之星”赋能产业发展,“凤栖梧桐”助力“智造”升级。园区着力打造“部门助力讲政策、高校院所讲科研、金融通信讲服务、企业发展讲创新”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成立以园区党工委主导,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4家银行金融机构、移动通信公司和法律服务机构,36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凤凰之星”产业生态圈党建联盟,持续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之间政策、项目、人才等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同时,依托“梧桐社”日常活动平台,开展“梧桐沙龙”“梧桐茶事”“梧桐课堂”“梧桐管家”等系列活动,多途径、多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制造型企业快速发展的“红色引擎”。
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建设,“产学研用”实现“双赢”格局。园区持续深化与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滨州学院化工与安全学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产业创新人才库,打造人才“蓄水池”。2022年,园区企业引进人才370人,其中,硕博士31人、本科生339人。校企“连心桥”的成功搭建,大量青年专业人才涌入,制造产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日趋完善,进一步突破了部门、高校、企业之间的界限,深化了校院企优势互补、供需对接,实现了“优秀毕业生有宽阔就业平台+制造产业有源源不断智力和技术支持”的校企合作“双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