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以“创新”为名,未来在五条赛道持续发力
——专访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立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崔艳贞刘飞通讯员李雅芹寇慧超
  2002年,一家企业在滨州大地悄然成立。谁也不会想到,这家成立时年产值只有200余万元、仅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短短20年间,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创新,就如同它的名字,创造了一个新的传奇。
  以“创新”为名,基于对行业的理解,20年前就押注铝合金材料
  记者:创新金属成立于2002年,到去年刚好20周年。创新的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放在20年前,你会想到企业会有现在的发展水平吗?这20年,创新是怎么做到的?
  崔立新:放在20年前,确实没想到能有今天的成就。创新发展到现在,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厚爱支持,得益于魏桥创业集团的扶持帮助,还有1万名员工持续努力,以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一直在鞭策着我们。
  企业发展,关键是看核心竞争力。作为创新来说,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科技研发。我们专注于铝合金研发、生产,企业从创办之初到现在,一直肯在研发上下功夫。当今的铝产业一直在发展进步,要求我们不断研发新的铝合金品种来替代传统的钢铁材料;同时不断研发新的铝合金材料以适应市场需求。
  记者: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以“创新”为名,当初是有怎样的考虑?在企业研发创新方面,创业又有哪些实招硬招?
  崔立新:20年前,“创新”这个词没有现在这么火、这么流行。基于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近百年世界铝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预计铝材料未来前景非常广阔,想用创新的手段、创新的研发来生产更高端铝合金材料。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只有通过科技创新、通过生产方式创新、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才能够实现,所以就起了“创新”这个名字。2000年时,全国原铝产量才328万吨,如今已超过4000万吨,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预判和选择都是正确的。
  在科研上,创新在资金方面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始终注重加大投入。资金方面,我们去年研发费用超1亿元。我们有自己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基地、工程技术中心,推动研发成果落地,这些都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人才方面,我们目前有30多位硕博专业人才在一线从事研发生产。企业要发展,不但要培养和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靠什么留?靠待遇,靠事业。让人才有价值感、实现感,让他们能在企业提供的环境和平台上发挥各自专业专长,实现自我价值。
  在待遇上,创新给人才丰厚的待遇,对科研成果也予以重奖。生活上,创新在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深造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有大量机会继续深造提升,进而进一步投身行业研发工作中去。
  发起或参与制定18项国家标准,多项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记者:国内规模最大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500多项专有技术,发起或参与制定18项国家标准,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创新身上有很多光环,在您心里,创新的哪项成绩让你最为骄傲或看中?
  崔立新:创新发起或参与制定的18项国家标准,对我们整个国家的铝行业、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标准源自创新在研发领域的深耕,多项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比如超强高导线缆国家标准是我们发起制定的。2008年,我国遭遇寒潮侵袭,霜冻压塌了大量高压输电线,给人们生产、经营、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是由于国内生产的线缆强度不够。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