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滨州和故乡相差无几,璀璨的灯光,林立的高楼,宽阔的街道,川流的人群,缓缓而行的车队……置身其中,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
滨州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黄河和黄河大桥。黄河像一条金色巨龙,弯弯曲曲自西向东,两岸绿油油的树木一望无际。站在路边,四处望去,蓝天碧野,不远处的村庄白墙青瓦,拂面而来的轻风清新舒爽,一派五彩斑斓、欣欣向荣之景色,置于此境,愈感天地之广阔,自身之渺小。黄河自源头顺流而下,九曲十八弯辗转万里,裹挟着肥沃的黄土,滋养着滨州这片贫瘠的土地,而滨州人民,同样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在这里,总有一种冲动在心里激荡,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自心底油然而生。
在滨州,如果你不去黄河大桥是一定会有遗憾的。大桥的北段与蒲湖公园相连,正面是伫立着明代永乐十八年领导农民起义的女英雄唐赛儿的雕像;桥的南边是大理石镶边的巨型建筑,与园林风景、长长的大桥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铁龙似的黄河大桥,雄伟矫健,从远处望去,气势如虹,高高的身躯诉说着经年的风风雨雨。历史悠久的滨州,如今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城市。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热情好客的人民,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成了最美的融合。
近几年,滨州发展很快,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无数企业工厂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并成长起来,它们星罗密布于滨州大地。旅游开发的景点越发让人喜欢,一个崭新的、开放的滨州正在崛起。与此同时,年轻的滨州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路面整洁,行人有序,谈吐文雅。
细细品味,滨州和故乡济南章丘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水,故乡也有水,故乡的水和滨州的水有所不同。故乡的水是温柔的,如小家碧玉,缓缓而流,滨州的水就不同了,随处可见的水系在大地上纵横,尤其是黄河,没有了大刀阔斧的汹涌澎湃,在鲁北平原上变得如此平静,河水以极慢的速度向东流淌,平缓的河滩连接着一望无际的平原,远处峻拔的树木绵延起伏,似乎已经触摸到了天边涌动的白云。如果把黄河看作天地间的一个生命,它一定是坚毅的,它永远朝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地向东奔流,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黄龙入海;它又是坦然的,不会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它会直率地告白自己的心事,用曲折的美来表现自己特有的魅力。
印象最深的是滨州人很热情,和他们相处可以用“不设防”来形容。由于自己业余时间喜欢写作,也因此接触了很多滨州的文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了温情和温暖,与他们相处显得格外从容,仿佛是多年未见的好友,正是与他们的深切交往,在我的生命旅程中增添了不少乐趣,让我的生命更有了意义。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有过深深的思索,他们似乎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往往他们说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让我思考、回味半天,与他们的交往越深,越激荡着我的心灵,使我的思维似乎有了灵性,如同植物根植在肥沃的土壤里,茁壮地成长。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有一种文雅的风度、高深的学识、坚韧的毅力,在潜移默化中使我受到诸多教益。也许正是因为与文结缘,我与他们默契到无话不谈的程度,尤其当我怀着一颗十分虔诚的心,细细品读“滨州人写滨州”的文学作品,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这也让我对滨州更多了一份温暖的挂念。
滨州的发展变化是很容易触摸到的,待时间久了,就有“不是异乡人”的感觉,一种甜蜜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每一个城市里总有一群人,说不清他们是什么职业,但他们都在努力地奋斗着,为了生计奔波,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们都在默默付出,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就像我,为了梦想来到滨州,在滨州为梦想奋斗也是一种幸福,滨州的发展让我感到骄傲,祝愿我的第二故乡滨州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