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山东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齐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和黄河文化对人们思想形成和文化传承影响深远。崇德包容、务实敬业、守正创新是悠久历史文明传承至今的鲜明特征和主要精神内容,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都是齐鲁文化和黄河文化影响下的代表人物,尤其可贵的是其家族后人对子女教育积极进取、实用性强,后世人才辈出在本地作为佳话广为传颂,为现代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充分阐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用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培养和激励引导学生,塑造其良好的个人素质、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指导毕业生高水平就业,收到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与好评。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筑牢双创教育时代根基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齐鲁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滨州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的主要内容。将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中,有利于延伸、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精神、道德和素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家风家训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极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以其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是当前高校研究大学生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家风家训文化的精华与创新创业理念有机融合并实现升华,进而转化为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促使文化育人不断地创新和升级。同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精神的营造中,提取为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慈、孝、善、诚、谦、俭、和、助”,同时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因时制宜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令新的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美德相融合。
把握传统文化精髓,厚植创新创业人文力量
现阶段在企业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高职院校想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比如说,在我市高职院校中结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赛等双创项目和比赛的契机,组织学生参观范仲淹纪念馆、杜受田故居、范仲淹读书的醴泉寺等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这些教育基地展示的柳编、草编、剪纸等非遗项目,设计以文化为亮点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产品;充分挖掘范仲淹、杜受田生平事迹中“慈、孝、善、诚、谦、俭、和、助”的轶事,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假期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教育,以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朗诵、大课间展示、公开课等活动形式集中展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传承家风家训文化的成果。将这些优秀儒家思想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人文力量和内在动力,使得每个毕业生能够孕育高尚的品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突出优秀文化引领,促进踏实就业行稳致远
当前,在全球经济普遍下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高职毕业生如何能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摆在学校和学生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历及专业等原因,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出现好高骛远、退缩消极、相互攀比等各种想法和状态,以至于无法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滨州本地受到了儒家文化上千年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社会发展的每个角度、每个环节都具备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故而高职院校学生也依然尊重并热爱传统文化,并且对于学校推广的家风家训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所以,面临就业的种种思想误区都可以从“孝、诚、谦、俭”中找到正确思路,以家风家训文化优化孩子们的择业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家风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使毕业生们学会爱国、孝顺、诚信、勤俭等等;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和循循善诱;学会务实求真和热爱生活等生活、工作的精髓。让他们感恩父母社会,摈弃浮躁思想,正确找准自身定位且不断提升自己技术技能,提升就业综合实力,实现精准就业。不空想不沮丧,从基层岗位开始,吃苦耐劳,百炼成金,成为单位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实现人生价值。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促进民生保障的重点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也牵动着社会的每根神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家风家训文化为根基,从黄河文化血脉中吸取养分,充分挖掘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水平,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汇聚学生共圆梦想的青春力量,让家风家训文化成为青春飞扬、脚踏实地、服务家乡的动力,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