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博兴办好教育民心工程 做实学前教育体系建设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董锋磊通讯员李乐韩兰鹏
  普惠优质是学前教育的追求目标,也是民生福祉的所期所盼。在破解学前教育难题方面,博兴县打造民心工程,推进普惠教育,通过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打造“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学前教育为目标,聚合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化解城区“入园难、入园贵、入园累”,乡镇“基础弱、师资差、问题多”等多项难题。为确保学前教育优质均衡、更高质量发展,博兴县还推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普惠均衡教育迈上新台阶。
  2015年以来,博兴县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7所,扩增普惠性学位6500个。截至2022年8月底,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1%,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
  未雨绸缪化解“入园难”问题
  2016年国家二胎政策落地实施,博兴迎来了“二胎潮”。博兴县适龄儿童入园数量由2016年的1.4万多,增至2022年的接近2.4万,净增近1万。
  “政府提前布局,改扩建幼儿园,为我们缓解了焦虑。”“二胎妈妈”、博兴县交通运输局职员张琳说。2015年以来,为应对农民工入城后的子女教育,以及二胎生育新政,博兴县提前布局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到2022年,博兴县累计投资达5.9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7所,扩增普惠性学位6500个。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入第三期,博兴县重点围绕幼儿园项目建设发力,申请地方专项债券和中央资金,新建公办幼儿园12处,购置玩教具价值4000万元,新增教学班144个、学位3960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等历史遗留问题。
  博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孙战勇表示,教育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解决问题只有提前谋划、提前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狠下心”整治“无证园”痼疾
  基础性问题的解决,是迈开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家长们的追求。从业25年的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贾素霞对此深有感触。
  1997年,贾素霞毕业于博兴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来到纯化镇中心幼儿园工作,成为该园第一个拥有专业学历的全职幼儿教师。在她看来,博兴的学前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不被社会重视到被关注被重视,从不规范发展到走向正规,高质量发展。
  贾素霞回忆,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她曾亲眼看到懵懵懂懂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元硬币,走进一所普通的农家院(所谓的幼儿园),交上手中的钱,就可以在院里待一天。此时的启蒙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博兴县教体局学前教育科主任冯爱梅表示,学前教育的优质和普惠缺一不可,教育的本质绝不能忽略。民办学前教育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挤”等难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如管理跟不上、师资流动性大、追求利润忽视教育质量等。“如何管理好民办学前教育是博兴县一直研究解决的难题。”冯爱梅介绍。
  近年来,博兴县一方面加强公立幼儿园改扩建工作,一方面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规范工作,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方面,博兴县依托“联合检查+限期整改+实地验收+准入或取缔”方式,2015年以来定期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督查行动,仅2019年就先后关停无证幼儿园17处,转为临时保教点5处,分流幼儿1177人,彻底解决了多年存在的“无证园”痼疾。
  全县学前教育城乡布局更加合理,园舍设施更优更全。到2022年,博兴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通过规范管理,博兴县拥有办园资质的幼儿园由2011年的129处,降至2022年的82处,数量虽然下降了,但是规模和质量得到了双提升。
  立足长远做好学前教育体系建设
  博兴县将城乡学前教育师资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整改纳入工作重点。2021年8月,博兴县整合全县学前教育资源,成立11个幼儿园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园模式主要包括帮扶型、联盟型、紧密型三种,通过各级各类幼儿园之间相互交流、规范管理,逐步实现集团内协同发展。博兴县还在全县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县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
  与新入园幼儿增加、校舍规模扩大对应的是,师资力量出现短缺。冯爱梅介绍,从2011年到2017年,博兴县幼儿园教师总数一直在1000人左右徘徊,增量较少,严重制约了发展。
  为解决师资力量问题,博兴县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模式,加快引进学前教育优秀人才。(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