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推动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积蓄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滨州推进实施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刘清泉彭庆光
   
  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安全发展基础上,我市创新工作措施,克服重重困难,1-7月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中提质。面对全年任务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既有压力、有挑战,更有条件、有信心,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锚定“小组争第一、整体奔一等”考核目标,“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知压奋进、知难而进、知责思进,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实施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在8月19日召开的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指出:“全市上下将一往无前强攻坚,聚力实施‘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攻坚行动,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以实业大跃升实现品质大提升。”
  工业是滨州经济发展“压舱石”。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负重前行、承压奋进,克服多重不利影响,推动工业数据向上向好。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889.3亿元,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8.1%,列全省第1位。上半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40.6亿元,投产技改项目61个。
  记者在市工信局了解到,我市将加快实施“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推动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积蓄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抓好新项目投产和企业升规纳统的基础上,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帮助企业扩总量、提质量,实现做大做强。
  我市将坚持优“存量”、增“新量”、防“变量”,加快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坚持产业链发展思维,围绕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延链、强链、补链,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加速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依托10家省级“链主”企业,建立千亿级龙头企业、百亿级骨干企业培育库。发挥好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长的“头雁效应”,落实好“1+5+N”帮包责任制,着力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
  推动项目“量质齐升”,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7月26日至27日,2022年滨州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召开。通过此次观摩,我们从中看到了投资的动力潜力,看到了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我市将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加速度、提质效。
  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我市将统筹运用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会议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不断提高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我市还将抓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签约项目落地,强化日韩资和制造业外资招引,不断扩充发展增量。
  在建项目盯投资、落地项目盯开工、策划项目盯落地、申报项目盯审批、所有项目盯数据。我市强势推进年度计划投资1288亿元的1053个投资项目建设,重点抓好639个省市县重点项目。推进基础设施“七网”建设,坚持“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加快推动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小清河复航、现代水网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谋划一批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渤中19-6等项目建设。
  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我市将聚力实施“双型”城市建设,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做强、做优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N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做大科创型企业群体规模。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增长点。
  全面激活消费需求,最大限度放大消费带动效应
  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特别是重点服务业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滨城区、开发区规上服务业中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我市将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专班化推进发展平台经济、提升城市能级、推进消费升级、推动二三产剥离和加快升规纳统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激活消费需求,强化促消费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好家电、汽车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大汽车、家电、零售、餐饮等消费券发放力度,最大限度放大消费带动效应。加大促消费活动力度,谋划好“2022惠享山东消费年”特色主题活动,举办好各类消费促销活动。继续抓好外贸进出口,抢抓RCEP战略机遇,力促阳信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尽快投用,充分发挥博兴内陆港、滨州港等平台作用,确保外贸增幅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