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84岁老艺人王德荣:
一把小剪刀 裁出国家级非遗的“滨州形象”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张丹丹实习生王震
  >>>开栏的话
  为深入开展“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弘扬非遗文化,传承手工技艺,探寻梳理山东手造、滨州手造的创新之路、产业化成果,助力打造具有山东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滨州手造”区域品牌,本报今日开设“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滨州手造·百年非遗”栏目,聚焦重点项目、典型人物和突出现象,挖掘弘扬滨州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东手造”之力助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谁说女子不如男?”
  84岁的王德荣故事很多,她好像在用一生诠释这句话。
  丈夫王永昌13岁就在村头戏坊里唱大戏,京剧、吕剧、扽腔装了一肚子;王德荣打小在集上摆摊“卖零剪”,剪纸、绣花、布老虎铺了一地……
  步入晚年,丈夫王永昌成为非遗项目吕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剧音乐家,王德荣也成为非遗项目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请注意,这俩称号都是国家级的!
  请注意,王德荣没进过学校,只上过七个月的识字班!
  手里一把小剪刀,王德荣是怎么借它踏入非遗的国家级门槛的?
  剪纸卖花卖鞋样,王德荣从小跟着妈妈、姐姐赶集“卖零剪”
  1938年,王德荣出生在广饶县大王镇灶户王村。
  王德荣兄妹多,为了生计,她的父亲开起了火烧铺,还代卖烟卷。
  那时人们买不起整盒的烟,一次只能买三五根,剩下的烟卷盒就成了王德荣姐妹的剪纸好材料。那时,母亲和姐姐们还会赶集卖针线等女工。
  王德荣回忆道:“我姊妹七个,哪个姐姐都会剪。在大集上,摆个针线摊,剪纸、卖花、卖鞋样。我记得那时候鞋上缝的花,卖的是五分钱一对。”
  那时日子虽然穷苦,却也爱美“好捯饬”,枕套、布鞋、袜子都要绣上花,炕头上也要贴剪纸,娃娃更得戴个老虎帽。在集市摊上,母女几人边做边卖,早晚手不停,靠勤快灵巧支撑起了7个孩子的大家庭。
  她回忆,那时剪纸、绣花的图案都是老辈传下来的花纹,以菊花、桃花、蚂蚱菜居多,样子简单干净。
  学艺的路快乐,也有苦处,“剪刀剪得手指流血,剪箍磨破手背”。她忍着疼,在剪箍上缠上碎布,继续尝试,一次次,一件件,由半成品到成品……
  “卖零剪”的巧丫头,嫁给了戏坊里的小神童
  虽没念过书,但王德荣遇到了那个时代的美好爱情——她嫁的是戏坊里的小神童王永昌。
  王永昌天分高,小学时音乐、美术课都是满分。他8岁会唱《小放哨》,13岁就学会唱大戏《小仓山》。“和老艺人耳音摸弦不一样,我在学校里学到了简谱。”痴迷戏曲的王永昌甚至自己动手做了一把京胡。
  1956年广饶县成立吕剧团,将王永昌录取。他回忆:“当时吕剧团只有我会识谱,先学谱再教给演员们。刚开始学作曲,写的是《画皮》《王小赶脚》《墙头记》,很多兄弟剧团跟着学唱我的谱。”
  婚后,还是农村户口的王德荣一直住在村里,直到1980年代初。
  “村里一有红事,我可就忙了。新娘子要双花鞋,喜棚要贴福字,柜子炕头也要贴花贴字。我帮忙做这些物件,常常忙到下半夜,这还不能白天耽误挣工分。”如王德荣所说,因为心灵手巧,她成了村里的大红人。
  王德荣说,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常常是煮地瓜干来充饥。但她却说很高兴:“村里谁用不着谁啊,结婚就一次,谁叫着帮点忙都麻利地上。老头子那时候不在家,我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种地,村里人帮了我也不少。”
  剪纸进城,融入国画、戏曲等元素
  1982年,王德荣跟着王永昌进城安家。周围人甚至她自己都没想到,剪纸居然能震惊“城里人”——她的大幅剪纸《丰收图》送到省里参展,并在《中国妇女》杂志发表。
  两个文化人结合,带给她美好生活,也给她的剪纸创作以很大影响。
  王永昌爱好国画,不仅教她看通了报纸,还帮她开始了个人创作。
  “这是1985年参加八省一市美术展的作品《孔雀牡丹》。这种风格的出现,是因为俺俩都喜欢国画。”王德荣学着丈夫拿起了画笔。从此,她的剪纸作品题材不再局限于农家院的寻常生灵。
  凤凰牡丹来了,戏曲中的形象出来了,时代人物多了,王德荣的剪纸作品逐渐有了个人创意、个人风格,有了厚重的时代感,开始走出滨州走出省,走向全国。
  1992年,王德荣的刺绣作品入选《中国山东滨州民间手艺展》并在香港展出,被画廊永久收藏。之后,王德荣的《丰收图》《福寿安康》等12幅剪纸作品被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滨州剪纸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剪纸作品《墙头记》被山东省非遗文化保护中心收藏并长期陈列展示,部分作品被香港画廊等永久收藏,更有作品远销韩国、日本。
  如今,王家人几乎每个人都拿奖多次:孙女王倩7岁就参加展览,12岁就凭剪纸作品《鱼乐图》夺得全国少儿书法美术大展金奖;外孙女张乐带着同学以“滨州剪纸”为课题做社会调研、创作,回校后集纳成明信片出版,受到学校师生一致好评……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剪纸,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看了眼正在书房埋头创作的王永昌,王德荣抬头看着墙上的剪纸作品,语重心长地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