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惠民县清河镇中学:
开展多样活动“激活”红色历史为德育工作赋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李民
  很多学生对历史课、德育课提不起劲头,是因为教材受版面限制,其文字往往高度浓缩、抽象,孩子们理解起来有困难。而惠民县有这样一所学校,教师充分研究学生心理,将历史课、德育课变得有滋有味——黄河畔,在陈毅渡河处唱响共青团歌;邀抗美援朝老战士讲述烽烟岁月;用篆刻再现党史上的经典画面……
  这学校,就是惠民县清河镇中学。在那上学的农村娃,从小在黄河岸边玩耍,听着老渤海的故事成长。当他们进入中学,该校便依托这片乡土上丰富的红色资源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家国情怀,让德育变得更有特色、更接地气。
  在该校,入团礼要走出校园,在黄河畔举行。现场,黄河水静静流淌,鲜红的团旗迎风飘扬,庄严的团徽紧贴心上。
  在清河镇,不止有白龙湾的美丽传说,那里更是陈毅、粟裕渡河处。在那,如今有陈毅、粟裕雕像,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画面。1947年7月,为进行战略转移,中共华东局和华东区机关41万军民分别从鲁中、胶东转移到渤海区的惠民、阳信县一带。8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带着一个警卫排,从高青县过黄河赶赴惠民县城。
  跟着陈毅当年的脚步,少年们来到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在那,对老渤海的贡献有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一张张老照片、文物、塑像前,历史变得鲜活。一个个由普通人创造的革命奇迹,让学生们热泪盈眶。现场,他们认真做笔记,分享研学体会,这趟红色之旅坚定了学生们的爱国、爱党、爱家的情感。
  党史就是身边,榜样就在眼前。退役老军人王伟华今年80多岁了,连几天前做的事都记忆模糊,但对于自己70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硝烟往事却记忆犹新。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家乡话说给围坐在自己身边的少年们听。于是,印在教材上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几段文字,逐渐变成了鲜活英雄群像、烽火硝烟。
  入团礼结束,回到学校,少年们用书画、篆刻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深刻感悟。在清河镇中学,有一个别具特色的篆刻工作室,领头人是李民老师,他师从著名篆刻家王善杰先生。在李民老师的带领下,篆刻兴趣小组越发壮大,直至篆刻成为该校固定的实践课程。
  从身边的党史到老人的故事,从黄河畔的浪花到老渤海的硝烟,从教科书上的文字到篆刻里的红色,清河镇中学的少年们就在这样生动的红色传承中成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