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如何让安全知识探究激活语文课堂
——国家课程与安全教育融合路径策略研究综述
  杨琦
  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之一就是跨学科整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语文学习强调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综合体验,这与安全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有相通之处。联系二者,能使其出现对应,继而淡化学科界限,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安全教育,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探秘大自然的奥妙。但如果教学仅停留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这个层面,就有些浅尝辄止。因此,在落实单元人文要素的基础上,还需让语文回归生活,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而学生对于野外迷路的常识知之甚少,这节课的安全教育常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本节课中也正是因为科学知识、安全教育活动的融入,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增强。通过这节课,让我找到了安全教育渗透的路径,看到了安全教育与语文课堂结合而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依托文本教学,渗透安全知识
  语文作为继承和弘扬我国文化的基础课程,在渗透安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将安全教育作为设计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聚焦关键词,渗透安全教育。本课例聚焦课题中的关键词语“野外”,并借此开展安全教育。从学生描述“野外”的画面来看,学生对“野外”和“森林”两个概念产生了混淆,提到野外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猛兽”“悬崖”“动物”等画面。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和体验。此时,我运用联系法与本册第7课学过的“郊外”一词进行意思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远离居民区、人烟稀少、草木繁多的地方是野外。然后,我再将安全知识串联到野外,提出“去野外游玩或露营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并进行适时点拨,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积累新词串,串联安全知识。学习“慌张”一词时,我通过词串教学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表示心里紧张、动作慌乱的词语。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生发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在野外遇到难题时,做到“不慌张”才是成功自救的开始。
  在我看来,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识字写字应作为教学重点,但可以以生字教学为契机渗透安全教育,在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
  拓展教学内容,浸润安全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些意外事故的处理没有系统思路。因此,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借此拓展教学内容,完成安全教育的渗透。
  整合内容,实施项目化学习。本课例中,在解决文本核心问题后,我组织了两次拓展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第一次项目学习,是聚焦文本主要问题:“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单,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全班交流分享。第二次项目学习,将安全知识融入文本教学,小组合作探讨:“如果野外迷路,清晰方向后仍解决不了问题,还可以怎么做?”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学习单上做记录,小组汇报分享成果。接着,对教学资源进行二度开发,播放微课《野外迷路巧求生》,让学生了解求生的小技巧。并结合单元主题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秘密,还要开动脑筋掌握在野外求生的好办法。
  拓展内容,防范知识巧运用。安全教育无小事,需要各方面提高警惕,在课堂收尾时,我引导学生们关注“在公众场合迷路后该怎么办”,以此完成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在任一公共场合遇到意外时该怎么办。在这一环节,我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了四个自救技能,实现了从课本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安全教育润物无声地植入学生心中。
  开放课堂模式,激发探究热情
  课堂教学“活”为要,只有课堂氛围活跃,才能提高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安全教育和语文学习。
  小组机制促探究。本课例采取了一种更加开放的小组讨论课堂制,即老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每组4—6人,选1人作为组长协调工作。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实行小组奖励机制。课前,我在认真分析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给每组分配合理的预习任务,既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预习,还包括对语文中蕴含的安全教育内容的探析预习。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课外资料,深入社会实践进行任务的预习。
  情境创设“活”课堂。本课例中创设了两类情境——视频情境和游戏情境。视频情境:《野外迷路巧求生》微视频嵌入后,直观生动的影像画面促进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效果非常明显。游戏情境:一休要要到南方的智慧山寻找一颗神奇的智慧果,结果迷了路,应该如何做?这样的游戏情景设置,让原本情节性不强的诗歌变得生动鲜活,情节曲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通过情境的创设、小组机制的实施,整个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既实现了教学的生动有趣,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安全教育。
  聚焦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本课例不仅教会了学生在迷路时如何借助自然的力量,还在“迷路”的基础上,拓展到了其他安全隐患的预防和预设,拓展到生活中迷路了如何做、逛商场时与大人走散如何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到了急需的生活安全常识,也拓展了学生的安全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安全意识。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强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安全教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对此进行充分发掘并整合开展语文教学,相信语文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单位: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