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情暖滨州》 爱的力量
吕金生

  一个城市的风景,人心是最美的底色;一个栏目的成功,精神是最重要的力量。
  2021年10月,刚刚获得“感动滨州·2020年度人物”“第十届滨州慈善奖”不久的《情暖滨州》栏目组,又获得“第七届山东省慈善奖”。这档由滨州传媒集团党委和滨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创办的公益救助栏目2018年7月播出,短短4年间募得救助资金728.94万元、物资价值230.7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017人,帮助177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社会各界直接受众50余万人。《情暖滨州》正以公益慈善的星星之火温暖着滨州——这座黄河岸边的“智者智城”……
  一份责任,公益慈善的引导者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传播慈善文化,发扬慈善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主流媒体应有的政治责任。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大爱”的媒体,是做不出有温度的栏目的。一个身上不披露珠、脚下不沾泥土、眼睛不会流泪、不能深入困难群众间,切身体会并感受他们的无助的记者,是讲不出好的慈善故事的。
  《情暖滨州》旨在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成为全市失学少年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平台。开播以来,栏目始终倡导着崇德向善的正确方向和有效行动。聚星星之火、行公益大爱。一道道“红马甲”汇聚的志愿之光,点亮心灵,温暖滨州。2019年和2020年,滨州市有43752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有120多名学生因贫困面临着大学梦难圆的境况。
  在《情暖滨州最好的未来》救助现场,观众们被一个个身边的励志故事感动着。毕业于阳信县第一中学的吕新月以640分的成绩被天津大学录取。她本应去年和双胞胎弟弟一同迈入大学校门,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她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家境困难,懂事的弟弟撕碎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天津打工,每个月为家里寄回2000元。就是这样,这个贫困的家庭也难以承担起吕新月大学的学费……杨冬梅和杨雪梅是邹平市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就在高考前,她们的父亲因建筑工地上的一次意外事故去世。她们的母亲硬是将这一噩耗隐瞒下来,直到两个孩子高考结束……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可是父亲没有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支撑两个孩子上大学的经济来源没了。这些寒门学子励志求学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栏目现场的每一个人,参加活动的市领导、爱心企业人士等走到捐款箱旁,1000元、5000元、10000元、100000元……大家各尽所能积极捐款。让人感动的是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将100元压岁钱投进了捐款箱。她说:“只要大家都帮助他们,哥哥姐姐们一定会战胜任何困难的。”
  一种情怀,公益爱心的传递者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纽带。《情暖滨州》栏目组人员慈心为人、善举济世,俯下身子拍出一部部令人感动的片子,制作出一期期打动人心的节目,“能帮一个是一个,能救一个是一个”,以深沉的善念、暖心的善举,汇聚成了向上向善的深远力量。
  38岁的王继东是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黑三村村民,身强力壮、吃苦耐劳的他一口气承包了村里的16个葡萄大棚。可天有不测风云,王继东不幸得了急性白血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65岁的父亲为他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前后花了将近200万元,他家的生活一下跌入了谷底。大棚里数万斤葡萄急需出售,父亲每天在路边只能卖一二百斤,一家人愁眉不展、欲哭无泪。
  一定要帮助这个家庭!《情暖滨州》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王继东是淄博高青的,但是爱是没有地域区分的。”他们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出了“采摘爱心葡萄,滨州人帮助高青王大哥渡过难关”的倡议书。一时间,滨州近200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到王继东家的葡萄园帮着采摘销售。10箱、100箱、300箱、500箱……仅滨州传媒集团志愿者就一次性购买了3000斤。一厚摞承载着滨州人民深情厚谊的葡萄销售款交到了王继东手中。王继东的父亲激动地说:“滨州人帮我这个外地人销这么多葡萄,给我的孩子凑医疗费,我很感动。”病情一天天好转的王继东深情地对记者说:“等我身体好了,我一定申请一红马甲穿上,做一个志愿者。”
  一盏明灯,照亮奉献者前行的路
  慈善是人类之心所能领略到的最真实的幸福。法国著名作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说:“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堆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能更旺,而突然增长的热度才能引起遍地的大火。”《情暖滨州》各个环节都植入了党的元素,体现着党的温暖,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枚枚公益的火种,以星星之火引燃滨州大地公益燎原之势。
  中土物业驻滨医附院保洁员宋海燕十多年热衷公益,收入微薄的她省吃俭用,为十几个灾区捐款累计近5万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的手里仅有489元,凑齐500元,她将钱汇到四川省委设立的赈灾账户上。此外,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地质灾害、云南昭通鲁甸地震、天津塘沽爆炸事故发生后,她积极捐款,不甘人后。保洁员的工作又脏又累,宋海燕下班后还坚持到南杨老年公寓做义工,为老人们洗脚、理发、剪指甲,一干就是15年。十几年来,她坚持不懈用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的200多名学生和许多有困难的人赠送了6000多床自己亲手缝制的棉被。善良的她不幸罹患癌症,她给儿子留下遗嘱:“把遗体捐献给滨州医学院,让学生做实验用;把眼角膜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让他们有机会重见光明。”
  在《情暖滨州》为她特别制作的《海燕之歌》节目现场,深受感动的爱心人士现场为她捐款10万多元。当善良遇见善良,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宋海燕当选“中国网事·感动山东十大人物”,荣获“滨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2021年10月24日,宋海燕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家属遵照她的生前遗愿捐献了她的遗体、眼角膜。《情暖滨州》第二次为宋海燕制作了特别节目——《心愿》,在节目现场,滨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赵景刚动情地说:“海燕大姐让我们医学院的学生抚摸着她的骨骼成长、成才,完成了在世间最美的馈赠!”山东省红十字眼库张镜宇主任告诉大家:“宋海燕阿姨捐献的两只角膜已成功移植给枣庄峄城和泰安新泰两位眼病患者,让他们看到了光明。”11月4日,时任市委书记佘春明了解到宋海燕的感人事迹后作出批示:“大爱无疆”,令人动容。新闻媒体应更多宣传、颂扬,感谢像宋海燕这样的滨州人!
  在《情暖滨州》感召下,栏目组里6名符合条件的编辑记者集体采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身体力行展现大爱情怀。2020年8月,山东省红十字系统组织到《情暖滨州》节目现场观摩并召开全省“人道救助”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国推广《情暖滨州》“人道救助”经验。滨州成为2021年山东省唯一“人道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市。
  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人”听到。善良是一种传递,善行是一种道德积累。山东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全太称赞道:“《情暖滨州》激发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博爱齐鲁’品牌建设内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总编辑吕进福评价《情暖滨州》:“实现了‘使人看见’‘使人感动’‘使人行动’三大愿望和目标”。在滨州,这座黄河岸畔400万人口的城市,爱的雪球越滚越大,爱的传递无边无际……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指出:“要努力营造‘人人行善、全民向善’的氛围,让善行义举成为滨州最暖心的代言、最亮丽的名片。”
  (作者系滨州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