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任斐张子强通讯员田明德报道)2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滨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及相关工作情况。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调”成果是制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开展“三调”工作对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10月,我市全面启动“三调”工作,全市共有1500多名调查人员参与,汇集了86.9万个调查图斑,形成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调查时点的调查成果,并在全省第一个通过了省级和国家级核查。此次调查全面查清了我市行政界线范围内国土利用类型、位置、面积、分布、权属、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2021年10月,我市“三调”成果顺利通过省三调办组织的验收,其中新技术的应用获得了两项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三等奖。
我市“三调”成果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三调”数据显示,我市土地利用主要数据如下:耕地586.08万亩,园地56.78万亩,林地159.39万亩,草地20.59万亩,湿地33.7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9.1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5.56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4.21万亩。(更详细数据可查阅本版《滨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对比以往的调查,我市“三调”工作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
一是调查的信息量更大。“三调”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增加了调查的内容。“三调”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分类,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为有效支撑对耕地的管控,还将“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二是调查精度显著提升。“三调”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调查成果更加精细。“三调”将“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标准从“二调”时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农用地图斑从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其他地类图斑精度也有相应提升。
三是内外业一体新模式。为避免出现调查不实等问题,我市在“三调”工作中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采用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新模式,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外业调查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校核,严防弄虚作假,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严肃性。
四是积极拓展调查深度。按照“三调”与自然资源管理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我市“三调”工作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耕地后备资源成果更新、批准未建设用地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以及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细化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