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耐盐碱良种培育蹚出新路径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张程鹏

  2021年,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承担市委“83”工程1项,承担《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1项,园区重点工作4项,全部按时限完成,部分工作超额完成。
  向改革要活力,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落地项目39个,引种航天高代育种材料185份,新品种321个,杂交组合2360个,种质资源20000余份,申请新品种3个、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耐盐碱无絮柳项目被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产多抗玉米选育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尤其是,2021年9月份,由园区自繁玉米新品种搭乘天和空间站,历时3个月巡天遨游和空间诱变,顺利着陆回收,取得我市第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玉米良种。
  抓项目促引领,耐盐碱良种培育蹚出新路径。园区与河北宣工集团、北京农学院共建“滨州宣工智慧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驻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设立冬枣林果、粮食、渔盐等8个研究所开展工作。与杂交小麦首席专家赵昌平合作,建成杂交小麦良种选育试验基地。完成960个杂交小麦组合种植试验,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已推广种植1万亩。引种4个品种彩色小麦,并与北京305医院专家合作,建设彩色小麦深加工项目,提取膳食纤维和花青素。依托“园区+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机制,在沾化推广种植黑小麦2300亩。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331个品系的藜麦引种试验,已优选出5个耐盐碱适种品种,并与北海、沾化多个合作社达成推广协议。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建成耐盐碱优质林果种质资源库和快繁中心。建成高标准冬枣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开展盆栽冬枣、臭氧植保、智慧温室等11个技术项目研究。园区与滨州职业学院合作,建成土壤检测和数据采集系统,搭配50个智能监测点位及250个人工点位,实时监测从黄河到渤海之间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为耐盐碱良种选育和土壤改良提供数据支撑。盐碱地中草药引种驯化取得新成绩,引进11个常规和26种航天中草药新品种,种植金银花100亩,射干30万株,开创金圣果“一树两果”栽培新模式。
  与神舟瑞辰、北京火星红生物科技等企业共建航天育种合作平台,建成300亩航天育种基地,开展小麦、蓝稻、紫花生、大豆等185份航天种质试验,启动打造“航天育种小镇”。与中科院特聘专家李东研究员合作,引种3个高产抗旱“吨谷”新品种。依托中科院与河北农大,引进梨树品种103个,其中独有新品种96个。与中国农大合作,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组合3个,完成26个新组合试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