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 乔铭

  2021年,市应急管理局持续对标“大应急、全灾种、快救援”,坚持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三线”作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6%和35%;成功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灾情368次;承担国家级试点3个,国务院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办发文推广“滨州模式”;列入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的“四率一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除隐患、筑防线、遏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创新开展以自查、互查、驻查、督查“四查”为重点的大排查大整治。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全市检查企业单位98238家次,督促整改隐患172755项。成立10个驻地督查组,持续在县市区开展驻地督查。截至目前已督查企业单位20287家次,督促整改隐患21948项。聘请省级以上专家对全市16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实施红橙黄蓝四级动态管控。建立“一企一策一台账”,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督促203家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天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管控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公告承诺。401个重大危险源全部接入风险监测预警系统。10人以上高危车间彻底清零,3人以上高危岗位由181个降至24个,作业人数减少759人。我市同时承担了全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提升方法”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培训企业从业人员31万余人次。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市1110家工矿商贸企业全部建成并有效运行。
  抓机制、建体系、练内功,防灾减灾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国试点。作为全国两个试点市之一,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总结与经验交流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国务院普查办从我市抽调4名干部在全国巡回指导、推广“滨州模式”。成功应对1990年以来最大降雨和黄河、漳卫新河等几十年一遇的秋汛洪水,我市经验做法全省推广。提升改造应急避难场所110处;16个乡镇(街道)建成应急救援示范点;市委市政府出资1070余万元,为市域内居民无偿提供兜底式自然灾害和特定意外事故保险保障1.9亿余元,2310名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建队伍、抓演练、促规范,应急处突能力得到新提升。年内新培育应急救援队伍11支317人,全市常备应急救援队伍达到92支4322人,全年接报处置警情7412起,7个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建成投用。新接入27个信息系统和10个监控平台,基本实现应接尽接。新配备单兵、无人机、布控球等移动传输设备175台套。组织市级以上演练13次,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演练6598次。实施“1+1+4+N”值班值守,始终做到“六个第一时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