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
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助推“双减”落地落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郭向春通讯员李伟
  新学期开学以来,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切实把“减负提效”落到实处,坚持以“课改带教改”,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实施“强课提质”行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教师应教尽教,使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课程教学实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双减”政策落地,全面提升了学校育人质量。
  抓实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效
  北城英才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等文件、书籍,领会精神,把握实质;人人建立学习笔记,既摘记学习要点,又撰写心得体会;把个体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把学习与践行文件精神相结合,通过学习找不足,边实践、边提高。
  集体备课碰撞思维火花。学校设立“集体备课室”,为加强集体备课提供场地支持。备课组严格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定作业布置,真正实现真备真研。
  小组合作学习引发深度思考。学校在现有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积极探究制定小组合作评价量规,从分组人数、人员组合、小组内评价、小组评价等方面建立统一准则,适时调整,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推行作业改革实现减负增效。学校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倡导“三多三少”:作业资料教师“多”,学生“少”;打印数量集体“多”,个人“少”;总量统计学科“多”,总量“少”。此外,该校设立限时作业成绩、数量公布栏,下发作业公示表,由学生每天填写、教师签字,实现作业内容和效果及时反馈。
  完善课程体系,计划三年内建成特色课程资源库
  完善英才生命成长课程体系。北城英才学校开齐文化课程,开足美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五育并举。同时,学校积极研发培育具有地域特点、社区文化和学校传统以及区域影响力的特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彰显学校课程文化的魅力。目前,该校的“诵读演”课程、“我的节日”系列课程、研学课程、劳动课程(玩转玉米)、电影之夜、毕业课程等已经成为亮丽名片。
  以评促建,以建促教。该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主要包括“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征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评选、学生“优秀作业”评选、理化生创新实验作品展评、特色学校课程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果推介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模工作。该校持续开展课堂革命,围绕“三双”课堂理念确立各教研组的教学模式,并在积极完善学科组教学模式(二级建模)的基础上,鼓励学科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三级建模)。如今,北城英才学校课堂建模异彩纷呈,各学科组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校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北城英才学校特色的,各学段各学科核心内容比较完备的课程资源库,为实现滨北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实现“课后服务”向“课后育人”转变
  新学期以来,北城英才学校通过推行“两段式”“三途径”工作模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有效缓解了家长焦虑情绪,提升了课后服务品质。
  “两段式”课后服务,即每天的第一段课后服务安排阅读和选修课程两项内容,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选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参与体育、科普、阅读、艺术、劳动等主题课程;第二段课后服务安排学生收看《航拍中国》《人与自然》《新闻周刊》等综合类节目,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国内外新闻事件,从而拓展思维,助力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该校充分利用学校、家长、社会“三途径”课程资源,既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也有利于学校实现对教务、教研、体卫艺三方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课后服务”向“课后育人”的转变。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