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皂户李镇:厚植苗木产业 探出振兴之路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通讯员郭庆昌吴莉丽王震
  眼下逐步进入冬季苗木销售旺季,在惠民县皂户李镇常见起苗、打包、运输的繁忙场景。在这里,每天有500辆左右货车拉着各种树苗发往全国各地。该镇年输出苗木总量达到5000余万棵,2020年苗木产业线上线下交易额实现50亿元。
  皂户李镇准确把握苗木产业发展脉搏,应势而为、开拓新局,持续放大苗木种植传统优势,巩固全国白蜡、国槐生产销售主阵地,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苗木中转站、集散地,形成了集苗木种植销售、园林景观绿化、林下经济于一体的特色富民产业。苗木产业为该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年20余万吨的氧气释放量,该镇空气质量一直位列全市前茅。近日,皂户李镇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滨州特色样板。
  中国北方最大苗木生产交易地,被誉为“中国白蜡之乡”“中国国槐之乡”
  皂户李镇群众种植苗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2010年至2012年,滨州及周边地区生态林场、绿色通道建设逐步推向高潮,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刺激了苗木产业发展,仅2年时间,皂户李镇苗木种植面积从过去的零散种植不到1万亩,迅速达到规模化种植8.5万亩。
  该镇地处鲁北平原,种植销售苗木以耐盐碱中国北方乔木树种为主,其中白蜡、国槐种植比例达到80%,涵盖小、中、大全部规格,占到全国这两个树种市场份额总量的70%以上。2014年,该镇注册“皂户李白蜡”“皂户李国槐”商标,获批“中国白蜡之乡”“中国国槐之乡”。2012年,由该镇苗木协会主持制定的《白蜡育苗技术规程》《白蜡苗木分级技术》,作为全省标准化技术规程,在白蜡育苗、种植、起苗、分级、运输等各个环节全面应用,皂户李镇牢牢掌握了白蜡、国槐两个树种在全国的话语权。
  近年来,皂户李镇不断引导苗木种植由分散向集约改变,扶持100家有实力的企业流转土地,建设规模化苗木基地4万余亩,其中500亩以上苗圃25处、千亩以上园林基地12处、5000亩高标准花木基地2处、万亩林场1处,占全镇育苗总量的50%以上。同时,积极向省里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2.4亿元规划建设鲁北、丰璟园苗木市场和山东黄河三角洲花木产业物流园,以此为依托自2012年开始连续举办九届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苗木交易博览会,形成了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苗木生产交易中心。
  与山东昌邑、泰安、济宁等地苗木产业发展相比,皂户李镇有种植、有市场、有技术、有人才,更具有规模大、全民性、集中性的优势。就苗木市场战略地位而言,可以说,皂户李镇正好卡住了山东北大门、处于南北方咽喉要道,黄河以北以京津冀、雄安新区为“主战场”延伸到内蒙古和新疆,都适合皂户李出产的白蜡、国槐、柳树、杜梨等本土树种生长,黄河以南江苏、浙江等地的树种也可以通过皂户李苗木市场调度销售。该镇先后与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天津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江苏省苗木商会、江苏如皋花木大世界、湖北荆门花卉苗木协会等50余个单位签订战略协议,开辟了新疆、江苏等多地市场。
  皂户李镇先后荣获“山东森林小镇”“山东省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山东省十佳苗木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苗木花卉)”等称号,2021年“皂户李苗木”成功注册地理标志产品,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
  “公司+合作社+农户”紧密连接,群众在种植、嫁接、挖树各环节收入可观
  皂户李镇几乎家家户户从事苗木产业,从业者超过2万人。在产业繁荣催生下,许多掌握市场资源的经纪人从贩卖树苗向自己成立公司转变。截至目前,全镇发展苗木公司、专业合作社、园林工程公司672家,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下,5000余种植户实现良好收益。
  据测算,苗木年种植收入是传统种植产业收益的4倍以上,按目前人均2亩地计算,皂户李镇人均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据介绍,在苗木市场顶峰时期,该镇群众每亩地能种植3万棵小苗,纯收入5—7万元,仅嫁接芽每斤就可卖到68元。当地苗木产业的兴盛地之一前找李村,被人们按谐音叫作“钱找你”,该村群众因种植苗木发家致富,全村100多户,三分之二以上在惠民县城或滨州市区买了住房。
  后找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军告诉记者:“苗木种植和销售离不开嫁接和挖树这两个关键环节,现在村里年轻的妇女常年在外搞嫁接,男的挖树,两口子一天可收入1000元左右。他们把自己地里种的树交给村合作社管理,还可以按股分红。”
  由此,皂户李镇兴起了两支技术大军,他们身怀嫁接、挖树特有技能,嫁接快手一天可完成2400余棵树苗嫁接;人工挖树土球结实、根系保留好,既便于运输又易成活。北到内蒙古、新疆,南到广西、云南,哪里有苗木种植,哪里就有他们施展技能的舞台。目前,该镇几乎每名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苗木嫁接技术,总人数超过4000人,挖树队伍有1000余人。
  皂户李镇因势利导,积极开展苗木嫁接培训,支持培训机构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共同研究新苗木嫁接方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嫁接能手走出去挣钱,加快引进外地好的嫁接技术助力当地苗木产业发展。
  立足全镇苗木产业优秀人才库,皂户李镇开辟出技术输出、人才输出群众致富新路径。目前,全镇已向外推介林木技术能人到外地发展标准化苗圃10万亩以上,5000余名乡土人才、土专家受聘指导林业生产,人均年收入10万余元,2000余人的“妇女嫁接队”转战大半个中国,人均实现年收入5万余元。
  “分散转集约、粗放转精品、单一转多元、绿化转园艺”,有效应对苗木市场下行
  初冬季节,皂户李镇茹园万亩林场一道道金叶铺地的风景别有意味,高大的白蜡树下一排排浓绿多姿的耐寒长白山紫杉长势更是喜人。林场负责人李金波告诉记者:“2018年,林场与吉林森工集团合作,在林下种植长白山紫杉,目前冠幅已达到50厘米以上,做成盆景每盆最少能卖500元。”
  与菇园万亩林场一样,该镇后找李村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各户场园地和村内闲散地统一规划进行苗木稀植和林下种植,打造了175亩林木、花卉、盆景示范园,今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他们都是近年来皂户李镇引导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皂户李镇党委书记管林刚介绍:“一个产业从大发展到趋于理性平缓,与时代变化、市场需求紧密相关。2015年以来,皂户李镇苗木产业受扩张过剩、大造林时代结束、品种单一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苗木市场下滑问题。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迎难而上,每年都与苗木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大力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推广精品种植新模式,发展林禽、林菌、林苗、林药、林蝉等林下经济,积极推动苗木产业实现分散转集约、粗放转精品、单一转多元、绿化转园艺转变,确保群众效益最大化。”
  该镇把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苗木交易博览会与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工作紧密结合,围绕产学研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做文章,优化“政府+企业”运作模式,面向全国招商招展,为培育和稳定苗木市场发挥了重要引领带动作用。截至目前,该镇通过苗博会已引进福建锦尚园林、亿林花木、北京中科奥维等国内大型企业30余家,落实外来林业投资、贸易、科技合作项目2100多个,相继与山东省林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签约合作,引进国内外专家60余名,促进4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2017年以来,皂户李镇先后投资建设了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南北两个交易市场和集国际会展、苗木交易、仓储物流、网络供销、精品展示、电商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信息中心于一体的中国北方花木城,打造了一站式花木交易服务品牌,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引种植方向。2021年,又积极争取省发改委项目,规划建设了省级苗木价格指数平台,可抓取全国范围内不同规格树种的价格和需求,进行树种评级,进一步推进全镇苗木标准化生产。
  (下转第三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