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这里默默无闻,农民们翻土种地,按部就班,玉米收获了种麦子,麦子收获了种玉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是在那一年,变化开始了,一种想法和决定,从博兴县店子镇党委政府传到种地的农民脑海中:我们要转变思路,种植西红柿,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正是当初的这个决定,带来如今店子镇农业产业的巨大变化,使其从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乡镇,一跃成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乡镇。
依靠一颗颗西红柿,店子镇走上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乡村变美之路。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品牌越叫越响,成为店子镇4.8万人民赖以生存和为之骄傲的底气。
“火红小果”带来农村“改头换面”
11月3日,记者来到店子镇,探究这个西红柿“十亿元镇”如何依靠奋斗而来,一颗颗鲜红的果实如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个西红柿小镇,又将如何发展,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从205国道密集的车流中,到交通繁忙的潍高路,再到通往蔬菜种植大棚的林间路,仿佛都在诉说小镇的繁华和产业振兴的样子。店子镇南邻淄博,东接东营,又与中国蔬菜之都寿光隔广饶相望,区位优势明显。
在店子镇大杨村,记者目睹了“火红小果”西红柿的诞生地:一座座温室种植大棚,仿佛一群小山丘,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耀下,壮阔且安然。大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良介绍,种植基地里最大的大棚占地面积已经超过15亩,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要大。一年下来,大棚里可种植两茬西红柿,每一茬可收获数万公斤。西红柿价格好的时候,种植面积超过10亩的大棚,一年可收益30万元到40万元。
“我们家一共种了三个棚,这个棚占地面积12亩,是最大的。今年西红柿行情比较好,一斤能卖到三块八九,这一棚西红柿已经快卖完了,收益非常不错。”村民朱爱珍一边介绍,一边带领大家走进她家的大棚。
朱爱珍家的大棚呈南北走向,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近40米。从南门进入,首先经过一段数米长的通道,地上铺着运输用的滑轨,一直延伸到大棚里面。走过通道,一股热浪袭来。眼前是高达数米,犹如碗口一般粗细的根根水泥柱,支撑起硕大的棚顶。棚顶连接着水泥柱的是粗细不等的东西走向的钢管,承担着塑料棚顶的压力。
在过道两侧,一排排西红柿植株,被线牵引着,向上生长,郁郁葱葱。绿果在上,红果在下,底部的西红柿已经收获。滴灌系统布满整个大棚,一条条水带铺设在垄间,滋养着植株。
朱爱珍说,她家种的西红柿品种叫“罗蔓”,汁多皮薄,口味酸甜,果大肉嫩,全部出口到俄罗斯。当前,这一茬西红柿已到种植中后期,收益已经超过10万元。
杨明良告诉记者,大杨村像朱爱珍这样的种植户,都是因种植西红柿而受益。“如今,大棚越建越大,设施越来越先进,抗灾害抗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产量越来越稳定。除非遇到极端天气,每年种大棚的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大杨村是整个店子镇西红柿产业的“领头羊”,从1996年小规模试种,到如今成为店子镇种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种植效益最好的村,可谓是“改头换面”的25年。
杨明良回忆,20世纪90年代,店子镇党委政府走出去,向寿光学习种植蔬菜。回来后,综合研判,号召大家种植西红柿。“1996年,是我们试种西红柿的第一年。一开始热情不高,只有几户人家。但是,随着第一年的试种成功,第二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了。”杨明良介绍。
西红柿因富含维生素,而被人们喜爱。店子镇产的西红柿就因其口感好、品相好,备受市场青睐。除此之外,因当地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富硒”西红柿也成为店子西红柿的标志。当地品牌“博绿牌”西红柿经山东省科技厅检测,硒元素含量为34.6微克/公斤,列全国第一。
杨明良认为,“走出去学习”是大杨村西红柿产业得以诞生的关键,而因地制宜,将学习到的东西落地,消化吸收,发挥好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是这一产业发展壮大的内因。
自从西红柿在店子镇扎根,这种火红的果实,就成为点燃店子镇乡村振兴的“火苗”。2000年,店子镇获评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称号,全镇西红柿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全镇近万名群众依靠西红柿走上了致富路。
迎难而上化解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伴随西红柿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店子镇副镇长曹茂林将其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种植产品类型和品种单一,西红柿成为唯一种植作物;二是蔬菜种植人才面临断层风险,年轻人流失,不愿意从事种植业;三是农业品牌效益不突出,产业增收遇到“瓶颈”。
长期以来,店子镇的温室大棚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然而西红柿的交易和市场,并不在此,反而在临近的寿光市。这一问题反映到农民身上就是:西红柿的定价权被别人掌控着。明明是好产品,但是,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只能赔钱贱卖。
对此,杨明良感触颇深:行情不好时,种植户辛辛苦苦种一季,自己没怎么挣钱,结果给“蔬菜贩子”打工了。
为此,店子镇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鲁东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广试种新品种,并于2020年建成店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西红柿标准化种植体系。店子镇还建起西红柿交易市场,吸引终端客户,直接来市场交易,做好价格引导。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