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孙成龙:
精益求精提升烙画技艺 不遗余力传承非遗文化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邵一娟通讯员张志刚
  1988年出生的滨城区秦皇台乡艺人孙成龙,从事葫芦烙画已经十余年了,普通的葫芦只要到他手上,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他在为这门手艺的传承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将葫芦烙画打造成非遗文化的靓丽名片。
  走进孙成龙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一个葫芦的世界,地上、桌子上、墙上摆放的到处都是各式各样葫芦烙画工艺作品,图案也各不相同,有动物、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孙成龙来说更是由小时候的爱好到现如今的痴迷。“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和手工制作,那时候赶集只要看到有捏面人或者吹糖画的,我就能看上半天,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的插图,都会临摹下来。”孙成龙说,“因为自己爱好画画,所以大学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的动画专业。”2011年,孙成龙从天津大学动画专业毕业。毕业之后,孙成龙也迷茫过,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大都选择了设计或者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当时,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希望我找个单位上班,但是这不是我的理想,我还是想从事与绘画相关的行业。”孙成龙毅然坚定对绘画的那份执着。
  2011年10月,孙成龙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一次葫芦烙画的培训班。说起第一次接触烙画葫芦,孙成龙记忆犹新,“刚开始,是父亲给我买了一把修电器的大烙铁,我就学着在葫芦上尝试创作,第一件作品至今还保留着,但是现在再看,确实称不上是艺术品。”孙成龙笑道。从此,孙成龙就迷上了这种艺术形式,并成立了云渺葫芦手工坊,开始潜心研究葫芦烙画创作及相关民间工艺。
  “传统的绘画技艺是通过笔墨在纸上呈现的,但是葫芦烙画可就不一样了,这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每一笔都需要非常专注,通过烙画笔,沿事先勾画好的轮廓进行勾边、描线,通过掌握笔尖的力度,将画中的明暗、虚实表现出来,这要求力度均匀、线条流畅。”正是因为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孙成龙在创作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葫芦是纸,烙铁似笔。烙画是画画,但作品又有一定的立体浮雕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孙成龙的每幅烙画作品中既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有着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用到的工具除了烙笔,还有铅笔、螺丝刀、美工刀等辅助工具。
  在每一幅作品中,孙成龙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当在葫芦上熨出烙痕时,淡淡的清香味也飘散出来,这也是孙成龙最“享受”的时刻,他把绘画技艺和对作品的理解与葫芦融为一体,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也体现出他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孙成龙来说,他所接触到的绘画作品、视频、图片等都是创作灵感的来源和借鉴,但是他更喜欢到大自然实地获得第一手资料。“我的这些作品形式大都来源于生活,空闲时间就会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看到好的东西就随手拍下来,作为日后创作的素材。”孙成龙说。
  随着不断的创作和对艺术的理解,孙成龙的烙画技艺越来越娴熟,他也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可谓是精致至极。为了更好地提升技艺,孙成龙多次参加国家非遗中心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葫芦雕刻技艺班,并结交了多位老师,自身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使这项技艺得到广泛传播和大众的认知,如今,“小有名气”的孙成龙,多次参加工艺美术博览会、山东省文博会、非遗日活动等各种政府组织的交流活动,作品也屡次获奖,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其作品还被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友人收藏。他还多次走进行知中学、授田英才学园、逸夫小学等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展示葫芦烙画技艺讲解葫芦文化知识,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多年来,孙成龙已与葫芦烙画结下不解之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种艺术更广泛的传播出去。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