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
当前正值我市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但因9月中下旬以来,全市降水较为频繁,导致目前全市大部分田间仍水分饱和,个别地块渍涝,对秋收秋种工作造成十分不利影响,今年秋收秋种工作整体推迟。为指导各地切实抓好当前秋收秋种工作,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印发了《做好当前秋收秋种工作的技术意见》通知。日前,记者就如何提高秋收秋种效率和质量,专访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宋元瑞。
今年全市整体秋收时间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应整合资源加快晾晒与烘干
记者:今年秋收较往年推迟了多长时间?如何提高玉米收获效率?
宋元瑞:今年秋季连续阴雨,加大了玉米收获难度,全市整体秋收时间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
为切实提高玉米收获效率和质量,根据当前天气和田间状况,应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合资源加快晾晒与烘干。具体说,就是要对仍有积水的地块挖沟通渠,尽最大努力排出积水;对土壤水分严重饱和的地块开挖沥水沟,进行渗水散墒,加快水分蒸发,为农机提早进地收获创造条件。在玉米收获上,要根据成熟、倒伏情况和土壤湿度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对已成熟的要及时抢收,要抓住晴好天气窗口,动员农民群众加快收获;对未成熟的,要因时因地制宜,引导适期收获。对土壤潮湿松软,传统轮式收获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块,要全力调集履带式联合收获机,歇人不歇机,提高收获效率;对机械无法进田的地块,应组织发动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对倒伏地块,宜选用割台长、倾角小、分禾器尖,能够贴地作业的玉米收获机。同时,收割时要将机收减损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玉米收获后应尽一切可能保障玉米品质。要积极做好晾晒、烘干工作,防止霉变和发芽造成“二次损失”;建议各地尽可能多地开放现有晒场、文化广场、村委会场地、学校空场等晾晒玉米;做好组织协调,最大限度挖掘烘干设备生产潜能,积极引导服务组织提供烘干、代存代放服务。
预计10月20日后逐渐进入小麦播种高峰,要做到适墒播种,播期服从墒情
记者:全市小麦大面积播种预计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提高播种质量?
宋元瑞:受玉米收获期推迟和田间土壤湿度较长时间饱和影响,预计我市从10月20日后逐渐进入小麦播种高峰,将于10月底基本完成。
在小麦播种工作上要做到适墒播种,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坚持播期服从播种质量,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80%时播种,否则会因土壤过湿造成坷垃多、不能镇压、易烂种等问题,不要抢耕抢种。
为有效弥补今年晚播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小麦播种时一定要科学选种、适当增加播量、适度加大肥量、做好秸秆处理。要在保证安全越冬前提下,选用适当早熟的半冬性品种;播种前要做好芽率试验,选择对路药剂做好包衣或拌种,降低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基数。要坚持播量服从播期,做到早播少播、晚播多播,根据播期和品种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因田间雨水浸泡,加快了耕层中养分的淋融和冲失,今年秋种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适度增加磷肥,增施锌肥、硼肥等微量元素,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对积水时间长的地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处理不好的,播种前一定要单独粉碎一遍秸秆,如不能有效处理秸秆,可多旋耕1—2次;要注重精细整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
我市主推宽幅精量播种、深施肥二次镇压划锄全幅匀播、增产节水高低畦种植三种技术模式
记者:在小麦播种方面建议推行哪些适宜模式?
宋元瑞:当前,我市主推宽幅精量播种、深施肥二次镇压划锄全幅匀播、小麦增产节水高低畦种植三种技术模式,建议各地根据实际选用适宜播种技术。
在我市大部分地区可采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这种模式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10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克服了传统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播种时,做到深度3—5厘米,播种机行进速度每小时5公里,可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我市大部分地区均可采用深施肥二次镇压划锄全幅匀播技术,尤其对盐碱地、旱地、瘠薄地和晚播麦田优先推荐使用。这种模式改传统条播为全幅播种,不留行距,将苗带中的种、苗平均分布到整个地表,充分利用行间裸地扩大个体发育空间;通过两次镇压密实土壤,破碎坷垃并打破表层土毛细管,减少水分蒸腾和减少盐分向表层聚集。使用该技术时土壤不能太湿,要尽量整平,适期播种不增播量,晚播适度增加播量。
井灌小畦种植区推荐采用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这种模式将传统种植中的畦埂整平播种小麦,实现了高低畦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亩穗数,实现增产;利用低畦浇水高畦渗灌,提高水流推进速度,减少过水面积,减少灌溉用水,高畦不板结,减少水分蒸发。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提高植株覆盖度,减少土地裸露面积,减少杂草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