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滨州市全民健身月各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民健身运动遍地开花。体育主管部门立足本地优势,通盘谋划,全面发力,逐渐探索出有滨州特色的“全民健身样板”。
普及大众运动,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
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让人民群众通过体育运动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宗旨。2020年5月26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大会上,市委书记佘春明提出,“民之富,富在健康保障”,普及大众运动,推动全民健身。
一年来,我市已为4200余个行政村的健身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和维护更新,到2021年底将完成全市5000余个行政村的第一轮提升。我市湿地公园步道建成健身绿道总里程已达300余公里,城市公园建成健身公园24处,口袋公园增至100余处。
今年,举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和自行车赛列入市委“83”工程,体育惠民工程纳入全市“12156”民生实事。
晨暮中在滨州城区转转,新立河畔、蒲湖岸边、健身广场、中海公园……经常能看到运动达人结队成群。这些运动达人大多是社会体育组织的参与者,目前我市拥有体育社会组织894家,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近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据统计,2020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健身赛事活动3000余项次,累计参加人数达3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8%。近两年来,各级各类体育技能培训2万余人。
为了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向农村地带延伸,带领农民科学健身,我市实施了村级体育社会组织“1+1+1”工程,即建成1个体育总会、1个老年体协、1个以上单项协会,目前完成率达到100%。去年,为每个行政村培训至少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完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5947名,实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村村有”。
竞技体育人才辈出,体育产业潜力巨大
目前,滨州市青少年“七大联赛”正在火热开展,为全市中小学生展示运动水平搭建起大舞台,也成为滨州市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的重要平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滨州市牢牢把握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打造体教融合“三四五”滨州模式:在青少年健康提升、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三个领域”,构建共建互融、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保障激励“四大机制”,实现体育、教育部门在目标、理念、机制、资源和措施“五个深度融合”。2020年,作为七个全国试点城市之一,“体教融合”全国国际跳棋普及推广项目正式在滨州落地。
在悉心培育下,滨州青少年体育人才辈出,目前滨州优秀运动员鲁诗雨、张博文已入围东京奥运会,有望实现滨州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冬季项目运动员王烨和王佳雪有望实现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突破。
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朝阳产业,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滨州市作为全省两个地市之一参与了制定全省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
今年初,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13家“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滨州市惠民县名列第五。今年的上海体育博览会上,惠民体育绳网企业集体亮相,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与体育产业的“实业”相得益彰的是滨州体育赛事表演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突破。近年来,全国顶级职业赛事纷纷与滨州结缘,作为地级城市,滨州最多的时候同时拥有三支乒超球队——魏桥创业、鸿安京阳、京博八一,在全国城市中独树一帜,滨州市民可以在家门口看到世界级水平的精彩对决。(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