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志勇通讯员刘德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无棣县水务局62名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一线代表县水务系统全程参与了扶贫帮扶工作,对小泊头镇23个村、269户群众进行了精准帮扶。一路走来,许许多多的点滴小事汇聚起来,形成了一股真心为民的暖流。
“政策达人”高国强。高国强是韩辛村的帮扶责任人之一。从帮扶开始,开着自己的车,接上白鹤观闸管理所的三位责任人帮扶最偏远的韩辛村19个贫困户,因修路、修桥还得绕路,每趟要多走十几公里。他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办事认真到位,每次的解读政策培训、家庭收入开支、基本信息都收录制成文档保存。其他帮扶责任人有把握不准的政策和新问题,都愿意打电话向他咨询,他会马上给予分析解答,符合什么政策规定,能不能享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同事们满脸带着佩服,纷纷夸他是“扶贫政策的活字典、政策达人”。
拉家常解民忧。帮扶人张清华有一位姓高的帮扶对象,老人70多岁,身有残疾,患有脑血栓。老人的儿子虽然是大学生,但是却患上了情感障碍类的疾病,整日闭门不出,这种情况令张清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打电话联系民政部门查询类似情况,得知老人的残疾证还可以升级,就立即开车去民政部门为其协调办理了残疾证升级事宜。张清华还定期到老人家里与其儿子拉家常,劝解、疏导、鼓励他要抬起头,走出去,多说话,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即使在帮扶对象因病去世后,张清华依然经常去走访慰问,持续的努力终于让老人儿子的病症有了好转,性格变得开朗,也能勇敢地走出房门,开始帮着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家庭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糊涂老人不糊涂。“老郭,这几年你对帮扶责任人李心学满意吗?你觉得满意就回答‘满意’两个字”,这是扶贫部门对帮扶责任人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提问。这里提到的老郭,住在郭马村幸福院内,老人年龄大了,平常脑子有些糊涂,有时说话还颠三倒四。
不过这次面对帮扶满意度调查,老人的思路非常清晰,说出了让人有些吃惊的话:“你们说水务局老李吗?我不说两个字,我说‘非常满意’四个字!”。听了老人的话,在场的人都鼓起掌来,既是为老人清晰而精彩的回答鼓掌,同时也是为老人对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满意鼓掌,更是对政府开展脱贫攻坚所做工作的满意鼓掌。
帮扶微信群里很热闹。自单位扶贫帮扶工作启动以来,无棣县水务局就建立了单位帮扶微信群,所有帮扶责任人每次到村入户走访后,第一时间要及时把信息上传app和报扶贫办进行汇总,帮扶走访坚决不糊弄应付,丝毫不能马虎,必须要实实在在落实到位。
“2019年度,仝秀春的经营性收入为2086元,转移性收入7115元,生产经营性支出1386元,合计年收入9201元,人纯收入7815元。”“春哥外出牧羊,始终不见凤藏,幸有德昌老伯,泰然正坐中堂,德良今没外出,忙于家中晒粮。”这些都是帮扶群里的两段话语,既有精准的信息,更包含着帮扶人认真乐观积极的态度。长期以来,这个群成了该局最热闹的群之一。
在无棣县水务局的扶贫帮扶工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小故事,比如,为了上传app,专门更换新手机的主任科员陈延亮;单枪匹马帮扶一个村的刘建强;帮扶对象不在家,走访一遍跑三趟的李建民;给帮扶对象捐赠床板、被褥等用品的杨军;买馒头、送衣物的李心学;委托他人暂时照顾在滨州住院的父亲,赶回来参加脱贫攻坚帮扶的张华……据该局办公室统计,全局责任人在帮扶工作中走访、培训、慰问到户每人累计70余次,每次往返行程近50公里,全部开着私家车,没吃过乡镇、村委一顿饭。
在一次次的帮扶中,无棣县水务局党员干部职工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真真切切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解群众之所困。扶贫路上有数不清的亲情小事,件件暖心,让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让62颗炽热的帮扶心无时无刻不与贫困户紧密相连,把扶贫真情留在了帮扶对象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