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同乡同榜同朝志同道合
钩沉明代杨巍与谷中虚的深情厚谊

  张海鹰
  明朝二百七十六载,无棣县出了三个尚书,户部尚书王佐、吏部尚书杨巍和署理兵部尚书谷中虚。明初,王佐在“土木之变”为国捐躯。明中叶,杨巍和谷中虚因同乡同榜同朝且志同道合,遂成为挚友,留下千古佳话。
  同榜中举,先后及第
  杨巍(1517-1608),字伯谦,号梦山,世犹传称“二山先生”,明朝山东济南府武定州海丰县(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出仕四十余载,忠君爱国,仁德清廉,文韬武略,朝野相颂,仕至吏部尚书,诰授荣禄大夫,封太子少保、升太子太保、晋上柱国,追赠“少保”,赐“少牢”,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明史》有传。
  杨巍先世不是无棣本地人,其先祖杨子荣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江苏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始迁无棣定居,视为“海丰杨氏”一世。杨巍曾祖父杨麟、祖父杨斌、父杨光祖,因杨巍官均被特赠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赐建“三世褒德坊”;杨巍曾祖母崔氏、祖母张氏、母安氏因杨巍官均获赠“一品夫人”,赐建“姑妇双贞坊”“荣寿双全坊”。
  杨巍(“海丰杨氏”七世)兄弟三人,其兄杨崇(早逝),其弟杨岩(太学生,出任河南汝州知州,借补颍州知州,诰授奉直大夫)。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十四日,杨巍出生于海丰县尚义里村(今无棣县杨三里村),幼时境况清苦,知父母抚子辛苦,晨昏定省,寒暑无间,对兄对弟,亦恭敬友爱备至。5岁始在家塾读书,学习刻苦,早有文名。17岁院试入庠,成为秀才。
  杨巍从9至14岁时,在外塾读书。此间,他与同乡谷中虚成为同窗好友。此后,二人志同道合近半个世纪。
  谷中虚(1525-1585),字子声,别号“岱宗”,宦游二十余载,秉公执法,直言敢谏,捍卫疆土,仕至兵部左侍郎、署理尚书,诰授通议大夫。
  谷中虚先世于杨巍先世一样,也不是无棣本地人。明朝初洪武年间,谷中虚先祖谷德明为躲避兵乱,遂举家由河北三河县(今廊坊市三河市)迁入无棣定居,视为“海丰谷氏”一世。谷中虚曾祖父谷文友、祖父谷强、父谷通均以务农为生。谷强、谷通因谷中虚官,获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
  谷中虚(“海丰谷氏”六世)兄弟三人,其兄谷中悦,其弟谷中涵。
  明嘉靖四年(1525年)六月二日,谷中虚出生于南门里(今无棣县城里村),天资聪慧,勤勉好学,7岁时就能写文章,12岁时参加邑考,受到最高奖赏。因家境贫寒,谷中虚益自奋励,手不释卷,恒读至夜分,瞑目拥膝而坐。无棣县城世家大族杨天宠得知谷中虚勤奋好学,不禁赞叹道:“他日必为国器!”于是,将爱女许配给谷中虚,还专门把谷中虚请到家塾里学习。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秋,三年一次的乡试时,无棣县共有二人秋闱中式,成为举人,这两个人便是谷中虚与杨巍。那一年,谷中虚19岁、杨巍27岁,杨巍为此特赋诗一首《乡试场屋中作》(载钦定《四库全书》):“明远楼头星斗稀,三声画角雁南飞。此时父母应相说,共喜儿郎入棘闱。”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刚刚参加秋闱中举半年后的谷中虚和杨巍结伴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春闱(会试)。谷中虚一举中式,成为贡士。随后,他在紫禁城参加由皇帝亲自御殿的殿试,登第三甲第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这一年,谷中虚年仅20岁,可谓大器早成。
  杨巍赴春闱应试不获隽,回故里读书于县城北八十里张仲桥旁楞严寺,就学于古寺僧人海洁上人。3年后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月,31岁的杨巍再赴春闱应试,中式,登中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
  初仕知县,声名鹊起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谷中虚出任河北高阳县知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杨巍出任江苏武进县知县。二人都是从基层干起,后来成为国家之栋梁。
  谷中虚上任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数十年不能结案者,鞫得其情,竟以枉释。谷中虚在高阳,省费剔蠹,发奸摘伏,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在例行三年一度的官员考核中,胡姓御史微服私访,见高阳政通人和,非常满意。胡御史又当面令谷中虚审理疑难案件,谷中虚迎刃而解。胡御史赞叹:“老吏不如也!”胡御史回京后,遂向吏部重点推荐谷中虚给以提拔重用。因当时谷中虚实在是太年轻又任职年限太短、资历太浅,只被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就在谷中虚被外派镇守山海关时,杨巍到江苏武进县就任知县。
  当时,常州府诉讼案件甚多,武进又是常州府首县,诉讼案件堆积如山。杨巍从调查入手,认真剖析,均能据实断案,其处理诉讼案件的宗旨是:“以教为本,以德化之”。时有周氏三兄弟因家产争讼,连年不息。杨巍便教育他们珍惜手足情谊,“兄弟义重,财产事轻”,使他们愧悔罢诉。此事传开,诉讼渐少。武进有一位豪强,历任知县都遭到他的议论,唯独对杨巍恭敬有加。特别是奉巡按委查勘无锡人华文林状告顾尚书、尤府丞、王御史抢夺其家财物时,因顾尚书居官京都,府县官员俱不敢过问,巡按酆南湖无奈,便把卷宗发武进问理。杨巍依法断案,如实上奏,结果使被告二人充军、二人服役,罚稻千石,所夺财物追还华文林,巡按遂称:“苏松常镇无如武进执法者。”如此,杨巍之清正廉明朝野相颂,遂为“江南第一令”。
  戍卫边关,智勇双全
  谷中虚、杨巍二人虽为文弱书生,却通晓军事,谷中虚防倭寇掠扰海疆、杨巍阻北虏进犯中原,均有智有谋,为捍卫疆土屡立战功。
  在山海关长城城墙上,立着50位在建设和防卫山海关历史上有功的将军和大臣的塑像。这其中有两位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御倭寇的山东人,一个是在全国声名远播的戚继光,另一个则是谷中虚。
  明朝时期,山海关是朝鲜使者进京的必经之路。按照惯例,朝鲜使臣入京对守关将士多有馈赠。谷中虚上任后,一改多年积弊,不但私馈毫无所受,而且与使臣关系融洽。为此,朝鲜国人立石于鸭绿江旁江岸生祠之。谷中虚镇守山海关三年,不畏强权,晋升为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再晋升为兵部武选司郎中、兵部车驾司郎中。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屡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调时任山东都指挥佥事的戚继光出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备倭浙江。此时,已由浙江布政使司参政升任按察使的谷中虚于公务之便多次至戚继光军营探望,与其就一些军事部署、剿除方略等促膝探讨,为保卫海疆、扫平海波可谓呕心沥血。对江浙一带风土民情了如指掌的谷中虚建议戚继光组建一支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的新型劲旅。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在谷中虚的鼎力支持下,从浙江金华、义乌等地招募慓悍民众近四千人,经严格训练,编成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隆庆元年(1567年),谷中虚升任浙江巡抚。浙江宁波镇海为国防重镇,谷中虚称之为“斯浙东之保障,盖犹之西陵虎牢也……”,后人又誉其为“东南屏翰无双地,万里海疆第一关”。因此,谷中虚为防止倭寇的侵犯,整练陆兵,亲赴海疆,饬武备,授方略,创设外洋水师战舡,以备倭寇,倭患以息。
  隆庆四年(1570年),谷中虚改任湖广巡抚,因其在招抚黄中率众饥民造反“平一方大难于笑谈,活数万生灵于默运”,隆庆帝龙颜大悦,赐赉甚渥,特晋升谷中虚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因谷中虚回家奔丧,未能到陕西上任。服孝期满后,仍留任浙江巡抚。谷中虚第三次在浙江任职期间,守卫海疆有功,升任兵部右侍郎,又因促使蒙古鞑靼俺答汗归顺有功,隆庆帝赐其金币,升其俸一级。考满,封谷中虚兵部左侍郎,署理兵部尚书事。
  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抗倭名将谭纶升任兵部尚书,谷中虚辞去了兵部左侍郎官职,回到故里无棣。当年,杨巍因戍边有功,晋升兵部右侍郎。那时,谷中虚48岁,杨巍56岁。
  杨巍戍守山西、陕西、宣府等地十三载,“泽润生民,动树边疆”,成为明政府倚重的“右臂长城”。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杨巍由吏科给事中升任山西按察使司驿传道佥事兼摄雁门兵备道,镇守平型关。守关四年,宵衣旰食,练兵防秋,日理万机,严饬边防。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有北方少数民族蒙古500余铁骑从北楼胡峪口入侵繁峙县,此地离京师保定府的茨沟仅30里。为防止蒙古兵惊扰京师,杨巍亲率本部兵马张旗擂鼓,严阵以待,放炮示警,敌寇闻风由旧口落荒而逃。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杨巍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升任山西布政使司口北道参议,驻防宣府西路的左卫。七月秋防期至,杨巍利用蒙古兵麻痹心理,设伏洗马林堡。不久,有400余蒙古兵越境揉田,杨巍率各营人马一拥而出,蒙古兵批甲不及,2名首领被射杀,斩首级53颗,夺获马匹200余匹,杨魏因此受到嘉靖帝钦赏银二十两、官服一套。第二年四月,蒙古兵大举侵犯蔚州时,杨巍被派协助筹措军饷,经巡抚批准亲自携带白银三千两到渡口堡犒师,三镇之危变潜消,保证了边防安全,再次受嘉靖帝钦赏金币。
  3年后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四月,杨巍晋升山西按察司朔州兵备副使,防守阳和县,精选士卒,申明号令,修葺城堡,整修战具,严加防守,对所辖十四堡派兵防守,严阵以待。七月十五日,蒙古万余铁骑从柳沟入侵,见阳和境内无隙可乘,随即退去。由于杨巍屡建大功,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至隆庆二年(1568年)十二月,他先后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陕西、山西等地方兼理军务。
  激流隐退,教育子侄
  隆庆六年(1572年),明政府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北虏乘机以向明廷乞求互市窥视中原,谷中虚独曰:“糜国费,而奉犬羊,非完策也!”谷中虚在对外政策上不与宰辅高拱等人步调一致,发生分歧,有人借机诋毁、中伤他。深知宦海轻重、朝中端倪的谷中虚,遂连上四封奏疏辞官乞归田里无棣。
  谷中虚隐退家居14年,从不干预县里事务,闭门谢客,素食粗饭,教育子侄,钻研学问,所作《戒子姪》被传诵一时。《戒子姪》影响后世深远,并作为谷氏家风被传承至今。成帙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邑人张守宣编手抄本《海丰乡土志》之《氏族》载有无棣20家名门望族,谷中虚家族位列第六:“谷氏,明朝洪武间由三河迁海丰。万历间,讳中虚者,以进士官兵部左侍郎。传至今,二十三世。”
  早在隆庆六年(1572年),也就是谷中虚急流勇退那一年,56岁的杨巍就在《辞兵部右侍郎疏》中乞休致回故里养老。直到万历十八年(1590年),74岁的杨巍经过四十余次上疏恳请告老归田,终于该年二月二十八日获万历帝恩准,并给予月米岁夫,颁赐羊酒新钞。
  杨巍家族与谷中虚家族一样,都是无棣20家名门望族之一,杨氏位列第十一:“杨氏,明永乐二年,由淮安迁海丰。万历间,讳巍者,以进士官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建祠,春秋祀。国朝乾隆间,讳纲者,以进士官南漳知县。光绪间,讳修田者,以举人官光州知州。传至今,二十二世。”(张守宣《海丰乡土志·氏族》)
  据《杨氏家乘》记载,杨巍科进士后,开启了无棣“海丰杨氏”科贡举仕之盛况。杨氏一门,有进士2人、文武举人13人、贡生(监生、太学生)67人;一品官4人、二品官4人、三品官6人、四品官8人,五品官以下者42人。由此,杨氏族望盛于明清两朝长达400余年之久,实为无棣乃至鲁北津南之望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