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澎湃“迷笛”开启时尚滨城文化“序章”
  (上接第一版)今年,“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帝师故里“村晚”在全国“村晚”进行展示,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等平台进行了播出。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日渐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创新,让滨城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独具滨城特色的产业群
  集经营古玩、字画、珠宝、收藏、文化培训等内容的华天文化博览城;
  汇陶瓷、玉石、茶艺、木雕等各类文化项目的黄河民俗文化产业园;
  既潜心开发杜受田故居旅游,还进行杜家留世文献、滨州古城相关文学作品整理、滨城文化系列丛书编纂出版以及旅游纪念品研发的滨州凤凰古城文化研究推广中心……
  中小文化企业逐渐向园区聚集,滨城区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涵盖新闻出版、图书音像、文艺演出、工艺美术、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
  滨州剪纸、芝麻酥糖、锅子饼、东路大鼓、九龙翻身、程派高式八卦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级展会展示、电视网络媒体传播,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形成了独具滨城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不仅文化产业在日渐崛起,同样,旅游产业也迎来了全新“升级”。
  以杜受田故居、滨州市科技馆为依托,设计国学传承、感恩拜师礼、非遗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打造起中小学生文化研学游线路;
  以十里荷塘、黄河之星生态园、西纸坊·黄河古村为核心,串联起黄河沿岸乡村旅游景点,打造起集采摘、观光、自驾、休闲为一体的沿黄休闲自驾游线路。创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的“滨城实践”;
  以怀周祠景区、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打造起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专线……
  围绕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滨城区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纵向深挖文化积淀,横向开掘自然风光,倾力打造“帝师故里,古韵滨城”和“黄河风情,多彩滨城”两大旅游名片,全区的旅游业发展在提质增效、持续升温中叫响品牌。
  为深挖旅游开发资源,滨城区引导文旅企业因地制宜开发具有鲜明滨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商品,拓展延伸“收获滨城”采摘季系列活动,并将三河湖韭菜、秦皇台富硒西瓜、梁才高墨葡萄、杨柳雪油坊树莓、沙河沙于巨峰葡萄等优质农产品纳入滨城特色旅游商品系列。大力发展“旅游+工业”模式,加快推进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丰富以中裕面食、亚光毛巾、秦皇台福哲思蕈菌蘑菇酱、里则玫瑰茶、滨北百草园金银花、缤润康宏金丝皇菊等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品类。推出“滨城味道”特色旅游餐饮店评选活动,发现舌尖美味。
  目前,滨城区旅游产业已发展形成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115家、A级景区10家、省级旅游强乡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接待水平显著提高。去年,全区共接待游客328.63万人次,旅游收入24.56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旅游产业在扩大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借力“迷笛”,实现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文旅的深度融合
  文化底蕴彰显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凝聚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城市发展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丰富,荷载的文化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就越强。如何创新形式,传播本土文化、聚集旅游人气,是滨城区加快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环境中,举办富有创意的节庆活动是城市展现美好形象,也是满足游客体验的诚意之举。滨城区引进“迷笛”,就是一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借力迷笛音乐节,滨州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又是一次探索和尝试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
  在迷笛音乐节这场盛会里,不仅是一个让乐迷狂欢的舞台,也是让全国年轻人了解滨城乃至滨州的展台。
  坚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保护、传承文化资源。滨城区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促进杜氏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黄河风情带,开展系列文化旅游休闲活动,倾力打造“帝师故里·黄河龙珠”文化旅游名片,呈献给全国游客形式多样、体验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享受。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